武志紅老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資深心理學家,廣州武志紅心樂土心理咨詢中心創始人,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 心理”專欄,擔任《心理月刊》專欄作家,著有十多部心理學著作,一直致力于解讀中國人的獨特心理。2017年2月17日,武志紅老師將在第12屆實用心理學大會演講《中國式的脆弱從何而來》
他這樣描述自己:
從1992年進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學心理學,到現在正好24年,在這24年里,我在專業上所有的努力,我在生活中自己的掙扎,其實是想找到一道真正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成為我們自己的路。那個本來的自己 ,他就是最好,他需要的不是被改變,他需要的是被看見,看見,就是光;看見,就是愛。
1、一個人童年缺失的東西會用一生去尋找。
2、感受孩子的感受。
3、中國大概有99%的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詢,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思維認為,人的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而人生命的意義建立在為別人服務上。所以大多數人都在盡力的為別人服務,為別人付出,到頭來,卻把自己搞丟了。
4、我是一個沒有審美疲勞的人。
5、人與外界的鏈接尤為重要,鏈接也可以成為呼應。每個人都可以被看做是一個能量球,如果你處在孤獨中,你的能量球便是黑色的,但當你與外界建立鏈接時,你的能量球便會是明亮的。
6、安全感是讓一個你愛的人住進心里。
7、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會有黑暗的陰影,我們要學會從黑暗中汲取力量,又或者說,黑暗本身即是力量。
8、不管你的頭腦有多聰明,多么發達,人一定要活在關系中。在西方,有很多哲學大師會瘋掉,而心理治療大師卻很少會瘋掉,因為,哲學大師往往是在孤獨的思考,而心理治療大師是在關系中思考。
9、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高傲的頭腦和悲俗的身體。
10、生命能量的基本表達是性和攻擊性,孩子需要一個不報復的人,允許TA本能的表達。
11、所謂活著,就是愛、恨、和知識,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不愛。恨的對立面不是愛,而是不恨,知識的對立面不是無知,而是不思考。
12、去愛,去恨,去認真的思考,去好好的體驗,才不至于虛度光陰。
13、生命底色上的陰郁都淡了,每天都很快樂。
14、悲傷是接受自己是缺愛的。
15、"我"是一個流動的概念,自我可以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16、我接受并承認我有個心智殘疾的父親和心智不夠健全的母親,并深切的同情命運在奧秘生命中帶給他們的傷痛。
我不再抱改變父母的幻想,我要用心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擺脫命運的輪回,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人。
17、告訴自己,我可以是A,也可以是-A。
18、你夢中的怪物,惡魔,和恐怖的是東西,在提示著你那部分沒有被照見的生命力。
愛,就是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