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學法律學位,46歲接觸空手道,五年內晉升黑帶,48歲時開啟音樂生涯。
他是年輕一代設計師心目中的標桿,與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將西方建筑風格設計與日本服飾傳統融合。
他厭惡戰爭,偏執又憤青。對獨立女性情有獨鐘。
他相信并感恩磨難,認為孤獨奢侈。他說:“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想一事無成。”
他是就是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
山本耀司是“戰爭寡婦的兒子”,父親在戰爭中尸骨無存。從孩提時代起,他就總有一種“少了一點什么”的感覺,這種感覺造就了他乖僻、反抗的人生。
為了養育他,他的母親開了一間裁縫鋪。在那個時候的日本,女人獨自養家糊口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所以山本在大學以前一直努力讓母親開心,順從母親的心愿。
可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山本開始對個性獨立的女性產生了特殊的情愫。
大學畢業以后不久,他進入文化服裝學院學習,自此開啟了設計師之路。
“我愛巴黎的自由。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放任自己的欲求,四處洋溢著這樣的情緒,石板路的縫隙里都充滿著自由。”
但巴黎一開始對他并不友善,法國《費加羅》在報道中說“像遭遇了炸彈一樣頹廢的服裝,讓你似乎看到了世界末日”。
辦了五六場秀以后,巴黎才接納了他。
1989年,一部以山本耀司為主角的電影——《都市時裝速記》誕生了。男一號當然就是山本本人!
電影的導演更是執導了《德州巴黎》和《柏林蒼穹下》等多部大片。
而后山本耀司還擔任了北野武執導的電影《兄弟》的服裝設計,據說電影上映以后,很多黑幫的人都去買山本耀司的衣服。
山本耀司說“我從未踏上過主流的時裝道路,一直在小道上持續奔跑著。小路總是更加黑暗,身邊的同伴也尤其稀少。但是它很舒服,偶爾從主流道路上轉頭看一眼那狹窄、光線不明亮的小路,難道不美嗎?”叛逆的他總是想通過自己的設計來反抗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已經完美的接納了他。
山本的設計受到了大量獨立女性和有個性的人的追捧。
在設計師們不再引導時尚,而是迎合潮流的時候,山本耀司依然堅持自己的創作。
73歲的山本耀常常會爆發一些看起來有點“過激”的言論,他說,日本的年輕姑娘有一種不可一世的姿態,一副“娼妓”面孔。
那種女孩我不覺得她們是“女人”,而是愚蠢的小女孩。
她們被寵壞了,覺得年輕就了不起,年輕就最偉大,我年輕貌美你一定想約吧。她們臉上就這么寫著。
其實咱們國家又何嘗沒有這樣的年輕女孩,最近發酵的“裸條”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些借錢的女生就一定是被生活所迫,一定無知?我看未必。
山本耀司對拜金、浮躁的女性不屑一顧,他說“我想設計衣服,為那些獨立女性”。
他喜歡黑色,搭配硬朗的線條,中性的設計,就如同他喜歡不拿“女性魅力”當做武器,獨立自主的女人一樣。
“黑色擁有謙虛與傲慢兩種特質,黑色是慵懶隨性卻神秘莫測的,但總結以上, 黑色其實是在說:我不煩你, 請你也不要煩我。”
“我呢,最喜歡玩重金屬和搖滾的孩子們。所謂搖滾,大概就是一種反抗精神吧。他們才不喜歡學校里循規蹈矩那一套,會去玩搖滾,會去當暴走族,用這些來反抗。
所以我喜歡這種孩子們穿的衣服。白天干體力勞動,晚上就去玩樂隊,這是我心目中“憤怒的年輕人”的形象之一。”
有人罵他毒舌,有人奉為神明,但往往是憤怒的與世界對抗著的人,才擁有著對世界最真誠的愛。
至于何時退休,他所理解的最理想狀態,便是“當我在做衣服時,我突然倒下。”
已是古稀之年的山本,顯然仍要始終的戰斗在設計臺上。山本的堅守與固執不得不讓人為之動容,而他曾說到的“以命相抵,制作衣服”八個字,也早已成為眾多年輕設計師心中常用來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在山本耀司服裝內,標牌上曾經出現這樣的字句,“還有什么比穿戴得規規矩矩更讓人厭煩呢?”這是山本耀司的品牌精神,最后小主也把這句話送個每個獨立自由的女人。
不用所謂的“女性魅力”作為獲取利益的方式,首先忘記自己是個女人,然后成為更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