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為了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也為了檢驗自己適不適合去做產品。我對東家和老字號兩款APP進行了一次分析。
分析環境:
·iphone6s,iOS 9.3.3
·華為榮耀7,Android6.0,EMUI4.0
APP版本:
·東家·守藝人(3.4.1)
·老字號(1.1.1)
二、需求分析
互聯網行業已經發展了十幾年時間,粗獷式發展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精耕細作的時代。在電商發展初期,孕育了很多多元化的電商網站,最終阿里一統天下。而且阿里旗下有定位C2C的淘寶、定位B2C的天貓、定位B2B的阿里巴巴三大品牌。當萬能的阿里集團可以滿足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消費需求的時候,更高層次的購物需求出現了,他們追求個性化,追求更好的品質。于是創業者們的機會來了,做垂直電商,專注某一個細分領域。
近幾年也誕生了很多成功的品牌。最成功的應該非京東莫屬了,京東是3C領域的垂直電商起家,以優良的品質保證和自營的物流優勢一步步蠶食阿里的市場,最終成長為一家可以威脅到阿里的公司。
傳統手工藝市場需求報告,我也試圖去查過,但是由于資源有限,未能獲得權威數據。但就當從主觀判斷來說,這一塊市場體量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追求情懷,追求個性化。手工藝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品位需求,以及裝逼需求。
三、產品定位
slogan對比
東家·守藝人:讓傳承成為潮流,有溫度的匠人手作APP
老字號:匯聚老字號,發現真正屬于中國的好東西
兩家產品都是定位傳統手工藝品的電商平臺。
·從slogan來看,東家更注重傳承和情懷,老字號更注重電商。
·東家已經構建了自己的交易平臺,而老字號還是要依托淘寶進行交易。
·東家是連接匠人與消費者,老字號是連接品牌與消費者。
·東家和老字號均提供了眾籌平臺
目前,兩家產品的業務模式各有差異化,也有重疊的部分。從長遠來看,兩家業務模式重疊的部分會越來越多。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中國有句古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此我深信不疑,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有競爭也從側面說明這個市場足夠大,還是有潛力的。最終誰能走的遠,做的大,還得看各家的本事。
四、數據分析
*注:數據截止2016-07-29
從數字來看,兩者還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當然,東家多了半年的發展時間。雖然占了先機,但切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從切入點來說,東家選了一條稍難走的路,而老字號選擇的是前期更好走的一條路,又輕又快。
五、APP結構界面、功能分析
從APP邏輯結構來看,老字號的要清晰很多,東家的APP邏輯略顯混亂。在好幾個模塊都是相近的情況下,其實老字號的邏輯更為合理。東家可以考慮在現有資源的情況下逐步調整APP邏輯結構。
下面對比下兩家APP模式相近的幾個模塊
匠人志VS故事
東家的匠人志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展現形式,老字號的故事則采用卡片式左右滑動翻頁的形式。
在這個模塊,兩個產品都有個問題,就是沒有分類。匠人志的內容積累其實還是挺多的,我翻了很久,沒有翻到底。這樣體驗就非常不好,比如我是一位比較喜歡玉石的用戶,我只想看玉石方面的匠人故事。其他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這樣找起來就非常麻煩。以匠人志積累的內容,完全可以做分類了。老字號的故事模塊相對內容積累較少,很容易就翻到底了,也沒有太多必要去做分類,分類了之后操作就更復雜了。
其中還有個細節,老字號的故事頁面內容文字都是以圖片形式展現的。東家則是圖文混排。以圖片形式展示文字,可以有非常不錯的排版效果,但是會影響用戶加載速度。這里不得不說,東家的排版做的不錯。
東家眾籌VS老字號眾籌
先對比下位置,東家的眾籌目前還不是主打功能,也不大好找,在“首頁”“推薦”欄目下。老字號的眾籌在底欄有一個單獨的按鈕。顯然老字號目前更重視眾籌。而且他們的眾籌對眾籌模式理解也更深刻,做的更好。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眾籌的定義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這個只是定義,其實商家有很多玩法,完全可以把眾籌做成變相的營銷手段。東家在這一塊有點混淆了眾籌跟聚劃算的概念。打著眾籌的名號,點進去結果是聚劃算的頁面。東家如果要做聚劃算模式的話,那就不要用眾籌的名字;如果真的想把眾籌做好,那這一塊就要換成眾籌的模式。眾籌的模式跟玩法這塊,我還是了解一些的。我上份工作的公司,早期有通過淘寶和京東的眾籌平臺做過教程眾籌,吸引了不少的流量。我也負責過聯系參與眾籌的客戶,發放回報。
市集VS發現
東家的“市集”只有1級分類。共27個分類,熱門分類15個。分類之后往下翻,展示了五個購物專輯,沒有分類,排序方式不明。再往下翻,以卡片形式展示了部分匠人作品
老字號的“發現”有2級分類,9大類,65小類。然后有4個分類的購物專輯。往下翻是瀑布流的購物專輯,每個專輯左下角也標注了分類。
這個模塊老字號做的分類比較的細致,頁面邏輯也更清晰。東家可以考慮從各個類別商品數量出發,重新調整下分類。
六、一些問題以及建議
6.1 ?APP首頁引發的對UGC的思考
這個是東家APP的首頁,槽點在左上角和右上角的那兩個圖標,兩個灰色圖標與APP整體風格不搭,淘寶跟京東在相同位置也各有2個圖標,看起來就要舒服的多。
左上角看起來是一個加好友的圖標,點進去之后是分享東家給朋友,著實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
右上角是一個相機圖標,點進去之后其實是發布的功能,用這樣的圖標應該是受微信朋友圈的啟發吧。但是比較尷尬的是,我翻了APP很長時間,找不到其他人發的內容在哪里?最后通過關注了某一位用戶,進去該用戶主頁,點擊分享,才可以看到他發的東西。到這個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就跟朋友圈一樣,用戶只能看到你關注的用戶發的內容。如果沒有人關注我,我發的內容就不會有人看到。
東家的“消息”按鈕在底欄有單獨的位置,現在大部分主流電商APP都不會給“消息”界面設置一個底欄按鈕位置的。東家沒有把“消息”按鈕放到“我的”里面去,肯定是為了強調社區屬性,這樣是OK的。但是這個界面的UI完全與整個APP不符,點進去之后,恍如到了另一個APP。 而且下面居然是瀑布流的瘋狂猜猜猜。就像截圖里看到的,官方也推送了,準備將這個模塊挪走。我建議可以放到首頁的推薦中去,“消息”功能則集成到“我的”中。
明顯的能感受到東家是想加強UGC這一塊,但是這個邏輯現在有嚴重的問題。一個新用戶,沒有粉絲,我不發內容,也吸引不到粉絲。我沒有粉絲,我發的內容,也不會有人看到。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我的建議是把底欄的“消息”按鈕挪到“我的”頁面當中,在原“消息”按鈕處設置一個話題圈,提供貼吧或者豆瓣小組之類的功能,增強社區屬性。
6.2 ?視頻內頁和匠人志文章內頁的體驗問題
匠人志文章內頁,主要有2個槽點。
1.只有在文章業尾才有分享按鈕
解決辦法:為了更好的閱讀體驗,可以參考Safari或者chrome的解決方案,在正常往下翻頁瀏覽的時候不顯示底部菜單,輕輕上滑一下,則顯示功能按鈕。
2.IOS版本,文章內容會跟狀態欄重疊,沒有完全隱藏iPhone的狀態欄。
解決辦法:完全隱藏狀態欄為佳
視頻播放頁面主要問題是視頻播放的時候位置不固定
解決辦法:可以參考網易新聞的做法,用戶在任意位置點擊播放按鈕后,頁面都會自動滑動,視頻窗口會滑到頁面頂部,且固定。
七、總結
綜合對比下,老字號的“眾籌”跟“發現”做的相對成熟,東家則是在優質內容和“拍賣”模塊更勝一籌。而且很有前瞻性的做了時下最火的直播功能。手工藝品線上電商目前還是處于初步階段,東家和老字號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進入這個市場。未來必有一番大的沖突跟競爭。東家雖然占了時間上的先機,目前做的更好一些,但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感,才能做到基業長青。東家想要把這個市場吃透,我覺得有三點非常的重要。
1.APP結構邏輯和體驗優化
APP是用戶可以接觸到東家,感知到東家的橋梁。東家目前在這一塊還可以做的更好,留住更多的用戶。
2.嘗試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
手工藝品因為價格相對較高,很多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線下實體交易。建議東家可以參考鸚鵡螺市集,舉辦一些線下的市集,讓更多的用戶,對東家有更立體全面的認識,提高信任度。這樣也會提高東家的品牌影響力,拉動線上交易的訂單量。
3.優化社區體驗,提高用戶黏性
目前東家APP基本還是個電商APP,社區屬性較弱。基本看不到什么UGC內容, 普通用戶與普通用戶之間也很難有互動。雖然東家很有前瞻性的做了直播功能,再加上匠人志,視頻欄目,提供了很多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留存。但是僅僅靠東家去產出優質內容,這個量終究是有限的。必須要開放針對興趣分類的社區功能,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產出內容的過程中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寫在最后
作為一個轉型中的產品汪,第一次發文,輕拍。歡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