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當中,特容易迷失自己。就好比當你的面前出現好幾個路口的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該往哪個路口去一樣。我們面對選擇會擁有一種癥結,叫選擇困難癥。
我的朋友A,是一位標準的單身狗。當他在還沒有對象的時候,他所渴望的,就是能夠有一位女生,和他共同撐起一份愛情。這種美好的想法,我想會令很多人感動。
那么接下來的故事可能就是他遇到了一生當中最值得擁有的一位女生,然后兩個人卿卿我我,打打鬧鬧,一路跌跌撞撞地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是標準的童話故事版本。
然而現實確實比想象的要復雜的多。在朋友A這標準單身狗的預設場景里,出現了A的姑,和A的同事。他們兩人出于對標準單身狗的人道主義關懷,為我的朋友A物色了很多單身的青年適齡女性。
于是乎,最最令人驚心動魄的時刻出現了。A分別與姑姑介紹的C和同事介紹的D,分別見過了面。然后最狗血的是彼此留下的印象都還還蠻不錯。接著我的朋友A,就在頗具顏值的C和精神世界豐富的D之間進行了徘徊與猶豫。(示例當中的C和D并不是三圍尺寸哦,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懂哦)
事后經過我們一群損友的討論與分析。才最終明白一個道理。當沙漠里饑渴難耐的人突然遇到了,用七龍珠可以召喚的神龍時。他最先許的愿望究竟是,喝水還是吃飯?我想沒有經歷過,沙漠中饑渴難耐時刻的人是很難給出令人信服的貼切答案。
我的那位朋友A也一樣,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要先喝水,還是先吃飯?如果他哪怕愛過一次,他就會明白,自己究竟要選擇的,是顏值?還是內在。
有人說,如果作為沙漠當中饑渴難耐的那一位,需要最先要解決的肯定就是不顧一切的討水水喝。先解決最主要的矛盾,接下來再考慮究竟是要干嘛?雖然這一想法是十分混亂的短視行為,但是在抓主要和次要矛盾的層面。這個答案卻更勝一籌。
依稀記得有一部電影當中闡述的場景是,教授拿著一個空瓶子往里面塞滿了高爾夫球,問學生們
——瓶子塞滿了嗎?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教授“是的”。
然后交出拿出了小石子繼續倒進那個裝滿高爾夫球的空瓶子里,這個時候教授問
——那么現在這個瓶子滿了嗎?
——學生們同樣異口同聲的說“yes”
緊接著,教授又拿出了一瓶細細的沙子,倒進了,這個裝滿了高爾夫球和小石子的滿瓶子問
——那么現在這個瓶子滿了嗎?
——什么同樣異口同聲的告訴教授“是的”
直到最后這個空瓶子里面裝滿了啤酒,沙子,石子和高爾夫球。接下來的話,就是教授所能闡釋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個哲理。
人生當中最應該先解決的是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象征著家庭、愛的高爾夫球。是最應該先放到這個空瓶子當中的。
接下來,就是我們生活當中次重要的事情,比如象征著工作,事業,圈子等的小石子。
然后是象征著車子、房子、票子的細沙。
最后那瓶啤酒,這是象征著與朋友之間和私人興趣愛好之間的,片刻歡愉。
生命唯有如此按照規律排序,才能夠走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與人生。
有很多人會信奉這樣一句話,“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遇見錯的人”。那么這句話和“在對的時間對著近地點遇見對的人”之間共有九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
人生每遇到的一個人,都是生命當中的福報。可能這些人能夠給你帶來正向的福報。有可能這些人會充當反面的教材。那么請不要遺憾,此時吃的虧,可能會是以后生命當中賺到最多的經驗。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權衡,自己的取舍呢?
這個問題幾百年前在明朝,有一個叫王陽明的人,就已經給出了我們確切的答案。吾心便是宇宙。我們需要遵從的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就好像《老友記》當中那位一直暗戀瑞秋的人,同時,他也遇到了另外一位高學歷高顏值的美女。把兩者的比較,在損友的引導下,進行了排序。最后有一句來形容那位高學歷,高顏值的美女。"She is not Rachel"這是劇集當中那位美女唯一的缺點。
很多時候,生命當中并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就足夠了。
找到自己人生當中,需要切實下功夫的那一點。然后持之以恒。就像陳水扁追吳淑珍一樣。可以在飄著小雨的站臺靜靜的等候七八個小時。然后用一種靠譜形象來打動那怕以后生命當中可能會互為仇敵的那一位,因為你知道當下的生命當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的發現,可能就在靈光一閃之間。也可能需要我們耗盡一生去追尋。有的可能這一輩子,都無緣遇到。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些重重的阻礙而放棄去追尋。那么這短暫的一生,很可能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