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得無長事,愿讀人間未見書。
本想取題“讀盡人間未見書”,想來未免太過狂妄,書海浩瀚豈是你我短短一生能夠讀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近兩天讀的書很雜,沈從文汪曾祺師徒的集子總是放在枕邊臨睡前常翻開卷有益。周末在家,難得清靜,便取一小冊《唐宋傳奇》,掇一張竹椅,在初夏清晨的涼風里在路旁竹林的習習聲中慢慢品讀。路上有老人散步,有種院深人靜下老態鐘的古意。這本書選得真好,在一層薄紗似的古意里,覓得唐宋人的夢幻世界。
讀散文也好,讀短篇讀傳奇也好,都是興之所至隨意而閱。偶讀到《枕中記》時回憶起很多年前讀過的《南柯一夢》——應該是叫這個名字吧,只記得那時候的我似乎還未能流暢地讀下一篇古文,許是在《讀者》中讀到的故事,讀過卻再也難以忘記。讀完《枕中記》再往后翻,果真看到了《南柯太守記》,心里有點小小激動,在年幼時的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卻在這般一個令人享受的季節和環境下再次相遇。
故事說的是住在廣陵郡的淳于棼,宅南有一株大古槐,經常和朋友在樹下喝酒,有一次喝醉了,兩位朋友扶他回家,然后就昏昏入睡,忽然見到兩位來自槐安國的紫衣使者,說是國王邀請他。淳于棼就和他們一同向槐樹洞走去,到了洞里,見有山川道路,別有天地,拜見了國王后,被國王招為駙馬,接任南柯郡太守。在任職的二十年間,淳于棼將南柯郡治理得很好,大受寵信,后來檀蘿國軍來侵,淳于棼遣將迎敵,大敗。不久公主病死,淳于棼護喪歸至國都。因為淳于棼交游甚廣,日漸威望,國王有所猜忌,所以禁止他交游。淳于棼郁郁不得志,國王就讓紫衣使者送她回到家鄉。
淳于棼回了家后,覺得恍然如夢,見兩個朋友還在,斜陽猶未西落。說到剛發生的事情,就和兩個朋友到槐樹下去看,看到樹洞里有一團螞蟻,聚居其中,積土筑城的城池宮殿,和夢中所見,沒有出入,于是感慨人生虛幻,就一心不近酒色,潛心修道。于三年后離世,誠如在大槐安國時所讀父親家書:歲在丁丑,定與汝相見。
這一類奇談怪志有一種力量,足以讓你見樹不是樹,見花不是花。門口大槐樹里也許藏著一個朱門重樓的大槐安國,墻角數枝花搖身一變或成了牡丹花神。小時候對這一類書讀著玩兒,心里卻還是種下了一顆浪漫主義的種子。而這篇讓人難忘的故事除神奇之外,渺渺中似乎也感受到了世事一場大夢的悲涼,即便十幾年后再讀還是如此。讀到末尾處有句話甚為有趣:“編錄成傳,以資好事”。想想好玩,作者定不能想到千年后有個讀者時隔多年兩次成了他筆下所說的:好事之人。
據說《南柯》中所記得大槐樹至今還在揚州市區的居民小區里,有機會一定去看看,想來定會有一種“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感慨。
讀書的樂趣不僅是探索體驗未涉之事,倒更像是一種和作者的神交了,指不定某日再遇見,握手擁抱,說一句:這個人倒像是哪里見過的?
已讀之書常讀常新,未讀之書卻又如許,是不是未來可期?
丁酉四月十九,讀舊文如偶遇故人,遂作文以記,言語雜亂不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