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后,自己一個人在猶豫間走進了電影院,選擇了這部好評超高的《愛樂之城》。
因為是晚上八點的電影,所以自己包了整場電影,電影是歌劇貫穿整部影片,我對歌劇了解甚少,甚至最開始有點覺得米亞和小賽大篇幅的歌劇有點無聊,但是漸漸地我被他倆沒有過多交流的歌劇深深吸引,后半場被深深吸引。
影片開頭是非常通俗的美劇劇情人物關系,米亞(女主)一眼望去,情定小賽(男主),從此之后頻繁出現交集,兩個人順利的走到了一起。但是故事的結局卻不是能夠按照劇情發展。
整部電影三個地方最能夠打動我,回顧第一個片段,兩個人彼此都有心中的夢想。小賽有自己的爵士夢,而米亞有自己的演員夢。彼此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遇見對方,彼此打氣,相互鼓勵。小賽一直在夸贊米,認可米亞的才華。我想小賽是非常愛米亞的,當小賽聽到米亞與媽媽打電話說小賽目前還沒有一份穩定工作的時候,小賽選擇了犧牲自己而做一份米亞喜歡的工作。在沒有遇到米亞之前,小賽是有那么多的要求,但是遇到了米亞,他寧愿去做自己最嫌棄的鍵盤手。虐心的地方就在于米亞雖然想要小賽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夠做到最基本的養活自己照顧一個家,但是相比之下更希望小賽可以堅持夢想。
而這里的情節還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小賽曾經對自己的姐姐說過自己不會跟不喜歡爵士的人交往,直到遇見米亞,當米亞說出自己不喜歡爵士的時候,小賽第一反應卻是帶著米亞去了解爵士,并且給米亞闡述爵士的由來,試圖讓米亞接受爵士。
我想喜歡一個人大概就是這樣的,沒有原因,你所謂的原則也會被愛情打敗。
第二點是米亞進行最后一次的試鏡,小賽在自己沒有完成夢想的時候得知米亞有一個接近夢想的機會,再聯系不上米亞的情況下根據米亞的一句話找到了她的住處,幫助米亞達成夢想。
米亞在試鏡的時候唱了一段,但是這幾句話尤為深刻:
“I trace it all back, to that
多年之后當我回顧,我想起
Her, and the snow, and the Seine
她,那雪,那塞納河
Smiling through it
笑對著人生種種
She said
她說
She'd do it, Again
倘若有來世,愿再從頭來過”
這段話有些讓我想起高中大學期間的那些奮斗時光,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去做各種嘗試。周圍的人都在按部就班的時候,自己好像是一個局外人,看上去有些瘋狂,看上去有些不正常,甚至不被理解。有些時候也會羨慕周圍人的生活節奏,追劇看電影,談戀愛,享受放松愉悅的時間。就像米亞一樣,一次一次的面試,一次一次的被拒絕,而被這樣的情緒折磨。但是回過頭來看著一切,面對這一切的折磨,她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結束面試后,小賽和米亞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小賽對米亞說:
.“等你拿到這個角色,你必須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這是你的夢想。
When you get this,you gotta give it everything you got.
Everything.
It’s your dream.”
其實看到了這里我的眼圈已經紅潤,眼淚在眼框里面打轉,心里預想接下來他們會在自己的愛情里,夢想里顛沛流離嗎?
電影最后五分鐘,眼淚止不住刷刷往下流,最后基本沒有對話,無聲勝有聲。時間已經是五年以后了,米亞已經成功的變成了當紅女明星,當她走進咖啡館的時候也會有服務員熱情的走上前來說要請她喝咖啡,劇場外面也懸掛著大幅的電影海報,但是鏡頭切換到米亞的家里,是非常豪華的大房子,里面有米亞的丈夫·······不是小賽,她們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
米亞和丈夫出來吃飯,世界上那么多的咖啡館,你卻偏偏帶我走進了這一家。當米亞看到咖啡館的名字時,她呆住了。這不就是當時兩人在斗嘴時為咖啡館起的名字嗎,而圖案就是米亞最初設計的那一個 SEB'S 。
沒錯,小賽就是這家咖啡館的老板,像小賽出場介紹演奏嘉賓的時候,掃到了坐在臺下的米亞,可以看出小賽在竭力控制自己的表情,最終只說了一句:Wlecome to SEB'S. 相信這句話米亞聽到一定會感受到它的意義與力量。
最后小賽獨自一人鋼琴演奏《city of stars》,劇中米亞閉上眼睛給自己了一個美麗的想象,就是所有的一切經歷都是和小賽一起的,這場經歷里面沒有爭吵,全部是美妙的時光。曲終,米亞起身,在最終離開咖啡館之時,回頭相望小賽,兩人相視一笑,米亞轉身離開。
有時候一瞬就成為了永恒
如果五年后的今天,米亞還是沒有自己的家庭的話,兩人會不會重新走在一起呢?
如果最初米亞選擇沒有追求自己的夢想,五年后米亞和小賽還會在一起嗎?
最后的眼神出賣了彼此,米亞和小賽雖然分開,但彼此相愛,米亞為何會在與小賽分手后結婚呢,為什么不是選擇回來和小賽復合?
PS:這部影片被評為與《泰坦尼克號》齊名,斬獲眾多獎項,好萊塢里面的黑馬,很推薦去看哦,當然有過前男友前女友經歷的不建議帶著現任去觀看哈。里面主人公的每一個眼神面部表情都值得回味,值得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