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自由,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是人們苦苦追求而難以達到的烏托邦。它是鳥兒每一片羽毛將理想的艷陽映得熠熠生輝。它又是女神像手中的火炬,高高在上,引得人們飛蛾撲火。
真正的自由,絕不是你在舒適區過著童話般的生活。
對于每個人,自由向來都是前方黑暗中的一絲光亮。其中的區別便是,有人畏于渺茫光亮外的無限黑暗,止步不前,落荒而逃。有人喜于上帝開的這面窗,踽踽獨行,幸運的還能碰到志同道合的自由人。
我知道身邊有許多安于現狀的年輕人,曾經自己也是這一員。他們在大學里混吃混喝,誤認為逃課是自由的表現,還洋洋自得:大學就是自己獨立,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我的自由。殊不知這四年所謂的自由,是為以后向生活屈服打下枷鎖。放縱是包著自由糖衣的毒藥,還是慢性的。他們避開家長,老師的耳目,偷偷服下,感慨一句挺甜的。在每次匯報中,也總是這樣的話:“媽,我在宿舍呢,沒出去瞎跑,天天上課挺忙的。還有啊,錢快用完了,再給我卡里打點,啊!”
我們當前最大的財富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可能,而放縱只會毒殺一個個可能,最后只剩下自由的不可能。狄更斯說過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一張車票,天高任我翔:一張車票,粒粒皆辛苦。我們看似離自由更近了,也是離放縱更近。我們可以選擇自由的生活,但這也是生活,陽春白雪,青菜豆腐。
三毛在結婚之前,跟荷西強調自己在婚后還是我行我素。荷西當時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大丈夫的論調中是三毛人格上的獨立和內心的自由,浪漫,真性情,勇敢灑脫。三毛前半生中,飄流過許多國家,因無意間翻到了一本《國家地理》雜志,那期書里,它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感應到屬于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她回歸了這片自由的樂園。
三毛率性而為,看著怪誕,又心思細膩。書中有一個細節,荷西的一個同事曾愛慕三毛,三毛主動找上他,感謝他的欣賞又委婉地拒絕了他。至此以后,少了胡侃好辯天南地北的三毛,多了一個家庭主婦。作為一個自由的追求者,她仍不忘生活的柴米油鹽。為了攢夠假想白馬,堅持到軍營福利社等好幾個小時買菜。在垃圾堆廢物利用,去大宅子里偷挖花草,只為將兩人的小屋裝扮得像自己的王國。而她,聽著錄音帶,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里,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
之前,一個表姐在朋友圈吐槽,每天早起晚歸地上班,整個人就像罐頭里的沙丁魚,一點空間都沒有。我知道這個表姐畢業后就被她舅舅安排到汽車檢測站,算是事業單位吧。每天8點上班,5點下班,還有雙休,時間很充裕啊。我好奇就問她什么情況,她說她要去市里上班,每天上下班坐車都要一個小時,周末不是睡過去就是被逼著相親。她感覺自己很不自由,工作要被家里人安排著,不能選擇自己專業對口的,每天還要花這么多時間坐車,雙休也沒什么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大學畢業以后,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了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被生活瑣事纏繞著。我們離不開柴米油鹽,但我們依舊可以有風花雪月。將工作當成一種鍛煉,既可實現自己的價值,也可賺取奶粉錢。利用好上下班的時間享受個人的時光,閱讀,緩解心情,或是和朋友胡侃調戲。所以,不要想著生活的枯燥,壓迫,心懷自由,每一段時光都會無比風趣。
書中講了一個啞奴的故事,因為是黑種人,被捉來當奴隸使喚。他被主人到處交易干活,只給必需的食物,得來的錢都歸主人,還要被當地人冷眼相待。生活在不公的世界,他沒有怨恨命運,也沒有怨恨別人。相反的,他是沙漠里最好的泥瓦匠,也是放羊的好手,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當三毛激他追求身體上的自由時,他打出這樣的手語:“我的身體雖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總要被生活所累,緊張的學習,繁雜的工作,父母的指點江山,還有自己時不時爆發的小憂傷。但請不要這么輕易地向生活妥協,要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內心的自由,在生活的鐵籠中展望遠方,打磨羽翼。很多寫作的大咖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也要上下班,但是他們有一顆樂于學習,堅持寫作的心,他們就能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時間,實現寫作的自由。在每一部作品中,他們都是君王。
心有羽翼,自我而飛。不要一時被生活困住我們就自怨自艾,只要你的每一片羽毛都有自由的光輝,我們依舊可以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