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25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 ? ? ? ? 自己由真誠而自然明白中庸之道,這是天性;由明白中庸之道而后做到真誠,這是人為的教育。真誠了自然就會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了自然就做到真誠。

? ? ? 《中庸》二十一章單獨來說真誠與中庸之道的關系,可見真誠對于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 ? ? ? 何謂真誠?費思量無以盡。

? ? ? ? 從《大學》八目之誠意來看,唯有格物致知而后意誠,誠意而心正,觀以此邏輯,便是理解自然之道后心安便能真誠而為,便是人本身自己修為之要,與他人并沒有關系。所以這里說到真誠是天性,也可教,都與自身有關。

? ? ? ? 真誠是一種姿態,由內而發的一種氣質,對事對人對物沒有區別心,一種養然浩氣,一種質樸人生。真誠首先對于人自身就是一份祥和,接受天下變易而誠不變。

? ? ? ? 真誠是一種心態,面對世界的一切都能調服自身,正所謂改變由內而外,心正意誠,世界不亂。佛教中觀就在此時給了啟迪,修到時空皆無狀依然真誠如一便在涅槃之路,得以脫離輪回。

? ? ? ? 真誠是一種狀態,人不是獨立而生,必定在社會中與一切眾生同在,離開周圍世界所有的一切,真誠何為?在與世界所有的一切發生關系時,真誠便是一個人的立足之地。

? ? ? ? ? 天性也好,教育亦然,中庸之道和三綱八目對應便能透徹《易經》的奧妙,守中以誠便是一種姿態,一種心態,一種狀態,融合而成一種氣質,便是儒學修身之真實。

? ? ? ? 真以載天地之化育,誠以乘萬物之變易。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