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的寫作課》是早就買來擺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沒有一見鐘情的沖動,便未把它列入短期讀書計劃內。直到有一天,讀書群里有人提到了這本書,我才想起了書架的某個角落正靜臥著這么一本書。
拿起這本書,并沒有多少欣喜的感覺。整日埋在文學書堆中,對干貨文章一直持否定態度,這本書的書名又讓人感覺是滿滿的干貨陳列,所以,我先入為主,依題目定內容。而事實上,這本書的文筆還是很不錯的,并無枯燥乏味之感。一路讀來,收獲還是蠻豐盛的。作者用“好文筆都是讀出來的”來作副標題,且大量引用大師們的文段,旨在告訴我們:讀破萬卷書,方能下筆有神。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內容篇、技能篇、拓展篇。內容篇真可謂是活色生香,有關于顏色、花事、美食、萌物、童真、容貌、男色、情色和云雨的寫作;技能篇被作者稱為是“尋找大師們的寫作密碼”,作者從標點、造語、比喻、通靈、情感和匱乏、節制、雅俗以及收束上來談寫作;拓展篇作者試圖為寫作開辟多種可能,從古今中外的傳承與互文、模仿與新秀談起,最后歸于社會與文藝。
全書的框架是為寫作而設計,但作者很少說教,只是把眾大師們的妙語多處列舉對比,從分析大師們的語言入手,教給大家如何才能寫得更好,正暗合了副標題《好文筆是讀出來的》。
書中多處列舉魯迅、張愛玲和汪曾祺的作品,看得出作者對他們的備加推崇。除了他們,作者還大贊沈從文、阿城、嚴歌岺,這些大師皆是我喜歡的作家。這便足以讓我對此書產生一種親近之感。有共同的文學取向,方能產生共鳴。
但作者又多次提到馮唐與莫言,各種不屑與吐槽,讓我不敢茍同。馮唐恣意汪洋的文風,在我看來,并非不足。相反,我甚喜歡。莫言的語言確實有許多詬病,但莫言的《蛙》卻是莫言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者對此作品嗤之以鼻,我只能說她根本不了解那段歷史,更不了解計劃生育這一國策在農村引起的震動。
有共鳴、有分歧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作品,但絕對是值得一讀的作品。作者的諸多觀點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有文章”?!八挠小狈謩e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在論述“有趣”時,作者以魯迅的打油詩《我的失戀》為例,來闡明她的觀點:所有層次的寫作者,只要他的文章是被廣泛閱讀的,也幾乎都具備“有趣”這個特質;有趣是硬通貨。
“有用”,作者主張寫干貨文章,要做互動式寫作,不做自戀式寫作。這點兒仿佛在說我,觀點雖有異,取舍亦自由。
“有料”,作者認為“就是有真實的見聞經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這一點深為贊同,唯有真實,方能動人。
“有力”分兩方面:一是審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作者指出:審美的力度是最技術派的一部分,提升要靠廣泛閱讀經典作品,還要讀好的品評和解析文章以及跟從好的老師。情感的力度,作者認為強烈的情感是寫作者的寶庫。
“四有”文章的觀點是作者較為系統的一個觀點,其他諸如顏色、容貌、標點、比喻、收束等各個方面的論述,作者皆有明確的觀點,但都零亂地散在各個章節中。作者引用各大師的例子來加以論證,有合理之處,也有不當之點。
文末的后記是作者對自己寫作生涯的一個回顧,讀來倒也甚是動人。懷有夢想,堅持努力,方能成就人生! 寫作不僅僅是對作者,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具有殺傷力的夢。愿每位懷有寫作夢想的人,讀完此書后,能多少獲到一點兒關于寫作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