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上了無數節語文課,學習了一本又一本的語文教材,也讀了或多或少的經典作品,可是為什么工作后,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連一份簡單的工作總結都不能流暢地寫出來,更何談寫文章梳理表達自己。
偶然的機會,邂逅了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一書,我瞬間如醍醐灌頂,多年來在語文學習中感覺到的那點不對勁,那點心中混沌口中囁嚅卻說不出所以然的疑慮,總算是通透了。
我們從小沿用的語文教學方法是,讀一篇文章,劃分段落,總結主要內容,提取中心思想,看文章使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什么感情,表現了什么精神,傳達了什么思想。你讀出來的思想還必須和教案上的思想一致,否則考試得不了分。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到了我們這里,《紅樓夢》要讀出青年男女反封建的斗爭精神,《孔乙己》要讀出舊的體制對文人的戕害。讀不出來也硬要扯上去,這一套都分析完了,一篇文章就學完了事。
這樣的學習方法,不但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于讀和寫能力的提高更是難有裨益。
難怪那么多人只要學生時代一結束,就歡欣鼓舞,就再也不肯讀書,不肯寫文。
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一書,作者以庖丁解牛般的細致和嫻熟,分析點評了48位頂級作家的經典文本,將貌似渾然天成的作品下作者的匠心,條分縷析,呈現在讀者面前,帶領讀者一起取法于文學大師,學習寫作技巧。
沒有中心思想,沒有陳詞濫調,作者只是將文學經典中的天然珍饈,經過大師般的廚藝加工成一盤盤美味佳肴,以饗對好文筆無比饑渴的讀者。
《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從內容篇、技能篇、拓展篇三個章節來帶領我們向文學大師們尋求寫作秘籍。
在內容篇里,作者為我們奉上了顏色、花事、美食、萌物、容貌、男色等多盤美味,每一篇美味,又都附上不同的大師的不同做法,兼對著色香味一一品評比較,高下立現。
讀者自己想做某盤菜肴時,腦中先會涌現出大師們的做法,取法其上,融會貫通,加入自己的創新,便有了自己躍然筆下的文字大餐,好文筆不請自來。
以顏色篇為例,寫景狀物,記事言情,都應該像設計師或電影導演那樣孜孜于色彩的運用。作者從文學的浩瀚海洋里為我們打撈起關于顏色描寫的優秀片段。
魯迅使用顏色很大膽,喜歡在寒冽清冷的底子上涂繪鮮明的色彩。《野草》中的一段這樣寫:
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
這一段中使用的都是飽和度相當高的色彩,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張愛玲描摹顏色擅長“撒金”,她筆下一片彩繡輝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樣,有喜聞樂見的富貴氣象。看《金鎖記》片段: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
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撐著門,一只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著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
赤金、銀紅、閃藍——又是金,又是銀,又如寶石般閃耀,這樣明麗富貴的色彩,誰人不愛?
汪曾祺描寫色彩,擅于用大片的暈染,只挑最喜歡的一個顏色用。
喝,這一大片馬蘭!馬蘭他們家鄉也有,可沒有這里的高大。長齊大人的腰那么高,開著巴掌大的藍蝴蝶一樣的花。一眼望不到邊。這一大片馬蘭!他這輩子也忘不了。他像是在一個夢里。
大片的藍,仿佛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境。
就如顏色篇一般,在美食、男色、云雨等篇章里,作者也一一從文學寶庫里將大師們經典寫法翻檢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橫向對比,精準分析。
讀了這樣的書,以后自己在寫作過程中遇上要寫容貌,要寫花事,要描摹環境時,大師的寫法躍然眼前,可模仿,可創新,站在巨人肩頭畢竟能看得更遠。
在技能篇里,作者從標點、比喻、雅俗、收束等方面帶領讀者學習大師們的好文筆秘密。
以比喻為例,作者說善用比喻是一種基因突變,張愛玲在這方面絕對是突變到一塌糊涂了,她的比喻遍布文章。都是精彩絕倫的妙喻。
看《琉璃瓦》中的幾個比喻:
三朝回門,卑卑褪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著泥金緞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梔子花。
霜濃月薄的銀藍的夜里,惟有一兩家店鋪點著強烈的電燈,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著一堆一堆黃肥皂,像童話里金磚砌成的堡壘。
他站起身來,一只手抱著溫暖的茶壺,一只手按在口面,悠悠地撫摸著,像農人抱著雞似的。
腦洞大開,聯想奇妙,讓人嘆為觀止,為文章增色不少。
像比喻篇一樣,對于如何運用標點,雅俗如何調劑,結尾如何收束,作者為我們精選了文學大師們在經典作品中的經典寫法,分析對比,高下立現。
在拓展篇里,作者從傳承、模仿、文藝等角度,和讀者一起探討“為寫作開辟每一種可能”。
在《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被閱讀》一節里,作者提出了什么樣的文章才不算“自嗨”,才是寫給大家看的文章?
“四有”文章: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有趣”是硬通貨,最好將讀者視為情人,才能有趣起來。
“有用”是互動式寫作大勢下今后文章的主流之一。
“有料”是有真實的見聞經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
“有力”分為審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打動人心,創造美的技藝可以學習,強烈的情感是寫作者的寶庫。
像“四有”文章的精辟闡述一樣,作者在拓展盤里,從傳承、模仿、新秀、社會等多方面多角度,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寫作的無限可能。
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讀完后,好像跟著作者去文學的長河里肆意徜徉了一番,身心無比舒暢。
在對大師們的文學寶庫進行了分類的探索學習后,我覺得手中多了一把開啟正確的讀和寫的金鑰匙,多了一把開啟好文筆的金鑰匙。
優秀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弱水三千,惟愿我有了這把鑰匙,能多汲取幾瓢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文章更有趣、更有用、更有料、更有力。
也希望這本書能為更多的中小學老師,更多的文字愛好者所見,早日走上讀和寫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