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次寫下這樣一個標題我內心是有些拒絕的,因為,作為一個簡書大神,他到底是不是簡書老板的遠房親戚?他的十萬粉絲到底有沒有人就住在我附近?后來一想,一木不能做個度君子之腹的小人,并且一木沒有發自己的照片,即使真有粉絲住我樓下,也認識不了我的。所以,必須繼續寫下去。
一木的文章寫的不太好,所以會不時上簡書30日熱門逛逛,目的是學習下別人的技巧。就這樣,接觸了《為什么我可以靠閱讀掙錢,你不行》這篇文章。哦,不,應該是這樣說:這篇文章強烈地吸引了我,因為,能靠閱讀掙錢?這太誘惑我了!
說實話,這篇文章還是有些價值的,他強調了學以致用,并且說了一些具體該如何學以致用的觀點。好話不說太多了,一個簡書大神,也不需要一木來捧腳。下面,開始麻著膽子說一些對大神不太恭敬的話。
簡單復述一下文章《為什么我可以靠閱讀掙錢,你不行》吧。開頭,簡單描述了彭小六自己目前成功的一些事實,這叫例證法;然后,指出兩年前都還是一個“因為死讀書被嫌棄沒錢沒出息的文藝青年”,這叫設置懸疑;接著,寫自己成了一個極其功利的閱讀者,變成了“閱讀的國王”,懂得了“主動閱讀”;最后,再精簡地分享了下自己的成功情況。文章不長,應該就一千多個字,但設置了懸疑、進行了例證、否定了常識、實施了激勵、灌注了雞湯,還屬于成功學范疇……
怪不得一木洋洋灑灑大幾千的文章最多也才200來人點贊,這就是行文技巧差距!
但這還不是一木最想說的,最想說的是:此文有毒!
作為一個有了一定影響力的簡書大神,這篇文章確實具備毒害涉世不深的粉絲的能力。
文章有唯一的一處黑體字——“閱讀是我的精神食糧——但它沒有改變我”。直到“成了一個極其功利的閱讀者”對閱讀做了改變后——任何一本書我拿到手上,我會先問自己,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我會先掃一遍目錄和作者序言,確定這本書能不能達到我的目的,如果不能,我會把他放回去,選擇不看。然后我會根據目錄去標記這本書有幾個地方可能有我要的答案,然后直接去翻到那里;我給自己限制閱讀的時間,每天不能超過兩個小時,每次閱讀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我訓練自己:在有效的時間內,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去找書要答案——才從一個彭小六口中的“閱讀的失敗者”、“書本的奴才”變成了“閱讀的國王”和現實中的成功者。
可以這樣說:文章以一個簡書大神的視角粗暴地否定了讀書的本質意義。
讀書的本質意義其實很簡單,充實自己的靈魂,拓展自己的視野,提深自己的思維深度,讓自己非常緩慢地變得越來越優秀。讀書有用沒?確實無用。但,這種無用,是“無用之用大用也”。當你真正已經非常優秀了,成功才會水到渠成。
這好比彭小六,讀了這么多書,沉寂了這么久,但真正爆發起來,只需要那么短的時間。一木欣賞每一個成功的人,因為,成功從來都是自己努力的果實,沒有運氣,沒有偶然。成功它只可能像一株樹木那樣生長,每天都看不見它的變化,等你感受到變化了,可能他就已經是參天大樹了。同樣,彭小六沒有前期生命那些用心閱讀的日子那些生命中日積月累的積淀,哪有這些年的順風順水?
所以,一木才認為,這篇文章,以一些看似正確的表象,試圖推翻一些根本的真實。之所以贏得了這么多讀者的認同,究其原因,是目前社會太過浮躁太追求所謂的“成功”了,因此,人們才會滿世界從已經成功的人身上尋找所謂的秘訣。
其實,成功從來都是一種欲速不達只能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事情。一旦浮躁而慌張,成功一定會漸行漸遠。說到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沒有很多個日夜的捧書靜讀,哪能做到什么通過掃掃目錄就能找到答案!沒有大量閱讀中的苦苦思索和思索后的醍醐灌頂,人家直接告訴你答案你也看不見!
我們不要迷失在表象中。
如果暴富也算成功的話,這個世界上確實有買中六合彩而一夜暴富的人,但是,這樣成功的人遲早會回到原點。因為,成功永遠沒有捷徑,是的,永遠沒有。
寫到這,一木忍不住想問:不知彭小六目前自己也是否感受到了一種精神深處的慌張,一種成功后的迷失?
尋找成功的術是對的,但不能否定成功的道。
比如,一木寫這篇文章,專挑大神,何嘗不是一種術?甚至,一木還可以這樣擬定標題,比如什么“一木挑落簡書大神彭小六”啊,“一木扒下簡書大神的貼身衣服一瞧究竟”啊,但自己始終認為,應該給自己設置一些底線并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突破。
成功當然好,每個人都期望的。但是,實在還無法成功的時候,除了埋頭努力,我們別無他法。即使有,也不一定要去嘗試,因為,有些東西,比成功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