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陽明的一道奏折得罪了皇帝身邊的紅人劉瑾太監(jiān),于是圣旨下來:廷杖四十,下錦衣衛(wèi)獄。他被打得昏迷不醒,直到被抬到錦衣衛(wèi)大牢時,他才悠悠醒轉,眼前已經(jīng)變換了天地。牢房里只有刺骨的寒冬、光線慘淡、飯菜幾乎比豬食還難吃。在《易經(jīng)》的陪伴下他終于熬過來了,沒多久牢獄生涯居然結束了。但舊的厄運過去了,新的不幸卻又到來了:他被貶到貴州龍場驛站擔任站長。那可不是人待的地方,當他到達龍場驛時,他的心瞬間冷了下來。這里地處荒僻,蟲蛇甚多,瘴氣流行,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條件差不多。最開始他和仆人住在洞里,他忘記了安裝門!所以一天晚上,一只狗熊在他們熟睡時走進山洞,把他一個仆人的半邊臉當成了夜宵。還有有一名吏目從北京來到這里,不知道他叫什么。他身邊帶著一個兒子、一個仆人,要到更遠的地方去上任,路過龍場,投宿在一戶苗族人家。第二天中午那位老人死于坡下,傍晚,他的兒子又死了。次日,他的仆人又死了。可能被野獸給咬死的。王陽明親自將其埋葬,感嘆環(huán)境之惡劣、命運之艱辛。但是,他卻帶領仆人始終樂觀、豁達地面對這一切,而且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悟出了“心學”、“知行合一”,引領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成為一代圣人。
? ? 如果他不是經(jīng)歷這么多的磨難,他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內心無比強大?他又怎能成為那個時代的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了整個東方?他又如何成為中國思想史上最奪目的那束光輝?他又如何讓中國士子的有了人生的目標和學習的方向呢?一個人只有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戰(zhàn)勝世間的艱難險阻,才能不懼怕任何苦難,才能保持人生昂揚的斗志與激情揚帆遠航。在任何艱難險阻的逆境中永遠保持一顆平靜而樂觀的心態(tài)。在沒有辦法改變環(huán)境的時候,只能去適應會環(huán)境、改變自己。有時候只能“聽天由命”,這其實隱含了某種灑脫,它是在我們無法改變事情時的淡然心態(tài)。在那么艱苦的日子中他每天靜坐,審視自己的內心,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地強大內心,以此來錘煉自己。不經(jīng)風雨,哪能見到彩虹?不在逆境中成長,哪能讓人成熟?
? ? ?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許多圣人,比如孔子、孟子、朱子等人,但是,他們卻從沒有像王陽明經(jīng)歷過這么多的身體上、心靈上的磨難,王陽明甚至把外部環(huán)境所強加于他的巨大壓力當成了前行的動力。這樣的圣人更能讓我們在痛苦中反思,不斷地錘煉內心,讓自己不再軟弱,讓內心無比強大。500多年前的這位橫空出世的心學祖師似乎在天上看著身心受著烈火的炙烤的人們,默然含笑,好像在說:你們所受的苦難還不夠多,你們應該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