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昨天的家排我看到的想到的:
第一、媽媽是一個特別操心特別愛家人的人,一直以來在這個家庭中過于關注每一個成員,她不曾讓自己放松過。她試圖干涉老公,控制女兒,一會兒扯這個,一會兒扯那個,大事小事她都渴望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也許她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愛的方式卻并不是家人想要的。
這樣時間久了,她自己總會有疲憊的那一天,內心能量也有消耗完的時候。在一個家庭里,媽媽都沒有能量了,怎么會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老公在媳婦的不斷干涉下,也無法堅守一些想法和做法,甚至包括愛孩子的方式都被媳婦干預,老公也越來越沒力量。孩子也會試圖逃離這種窒息的愛,如果是我,也會想找一個安靜的角落。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每個上臺的人都是來渡我們的。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是別人家的故事,我們就是最清醒的旁觀者。一旦我們回到自己家,我們做回爸爸媽媽,我們就成了當局者。我們是否從別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發現我們在關系里一箱情愿的越界的行為呢?
第二、通過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剖析,發現太像了。媳婦的模式和婆婆的模式出奇的相似,兩位女主人來自不同的家庭,卻都是一門心思為家庭付出,忽略了自己。
在經營家庭中,我們女人到底該如何平衡關愛自己和關愛家人,首先呵護好自己,我要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要清晰自己,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也要敢于表達內心的需求;其次我們給到家人需要的愛,比如對方口渴了,我們煎了一份牛排,這不是搭了力氣不落好嗎?最后要相信老公和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求不助,當他們需要我配合的時候,我義不容辭,當他們獨自努力的時候,我們只靜靜地在一旁陪伴。他們成功了,我們鼓掌,他們失敗了,我們允許他們療愈自己。
第三、爸爸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從男人的角色出發,在一個大家庭中可能需要承擔的更多。男人要給到一個家庭未來的方向,需要協調好自己媽媽和媳婦的關系,需要在具體的事兒上給到媳婦支持和力量,需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愛。
第四、媽媽的問題是孩子有厭學傾向,想解決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通過疏理這個家庭內部成員的互動,經抽絲剝繭,發現根兒在婆媳關系方面。當然和父母平時的養育方法及語言模式和應對模式也有關系。
任何問題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原因的。以后遇到啥問題,我們凡事向內,要有一個預備備的狀態,以健康的家庭生態系統為導向,運用實操班的科學流程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從此刻起,我們懂得愛人和孩子身上存在的一切問題都和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要振興我的新生家庭,我要建設好我的新生家庭,把所有的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讓自己更加強大,更加有力量,我們都值得擁有這個人世間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