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設計:楓葉豐澤
當人們越來越有文明、權利和法律意識時,便會重視對公平的擁有。
經常會聽人們抱怨:“這不公平”。這話無論男女老幼,說時都是義憤填膺的。不禁讓人思考:什么是公平?
當十個人面對7個面包時,怎么分才算公平呢?拿到大塊面包的人,不會覺得不公平;拿到小塊面包的人,一定會抱怨,無論說出來還是緘默無語。
這很好理解,人們所言的“公平”,無一例外,都是以自己的獲得為標準的。
這就好比,人們對社會上那些走關系獲得利益的人,恨之入骨,無論現實中,還是網絡上,都恨不得揪出他來狠狠罵一通,正義的神情放著光芒。
可是若你也有了這通天的關系,能讓自己獲得利益最大化時,你還會這樣強調“公平”嗎?
九塊排骨,四個人分,怎么分才算公平?十二塊排骨,四個人分,應該可以算做最公平的。
但也許這時又會有問題了,其中一人很可能說:“我不喜歡吃肉,只想喝湯。” 而另一個人也許希望只吃兩塊就夠了。
于是發現,無論怎樣,其實都不會是最完美的方法,因為我們在分配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個體的滿意度。
人們給公平設置了字面意思,但當遇到事情時,字面意思并不能代表每個人的想法,于是看似公平的方式,看似對公平的呼喚,就變得特別無力蒼白。
從而可知,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也無法做到絕對公平。
只要每個人在面對結果時,覺得滿意、舒服,那么不平均,便也能帶來公平。
同樣的,如果強調絕對的平均,那么勢必讓那些付出更多的人覺出不公平;同時讓那些惰于努力的人,占了便宜,從而沒了公平可言。
文 | 楓葉豐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