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北風起,蠔當時’。這是一句家鄉俚語。開始吹北方的時候,就是蠔最鮮美的時候。蠔,就是牡蠣,臺灣那邊也叫蚵仔。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又有“海底牛奶”的別號
好像從我懂事起,就喜歡吃生蠔。父親吃,就跟著吃。那時去殼后大約小指頭大小的蠔,是我的最愛。很長時間里,我只愛吃這么大小的蠔。冬天一到,大家喜歡打火鍋。蠔是火鍋不可缺少的食材。放進沸水里,一下子縮了一大半,吃起來軟軟的,沒什么味道。那時我不知道大家為什么喜歡那樣吃。縮了大半的蠔,肉質缺少水分。如果讓我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我只會說,味同嚼蠟。實際沒那么難吃。但跟生蠔比,真的只能這個詞來形容。
小時候沒有看過大蠔,最大的也比調羹要小。不管大小,放火鍋里一煮,不小心就找不到了。那時我只吃生蠔。小指頭大小的生蠔,在蘸料里打一滾,撈出來,放進嘴里,有點辣,有點咸,水嫩嫩的新鮮。蘸料很簡單,魚露撒上胡椒粉。后來,母親不讓吃,說是怕有寄生蟲。有一年去馬來西亞在云頂吃自助餐。一聽有生蠔吃,特別開心。那一餐吃了八個澳洲生蠔。只有一個念頭,多年沒吃生蠔,這次一定吃個夠。
除了生蠔,最喜歡的就是蠔烙。看臺灣劇里面的蚵仔煎,覺得那跟我們的蠔烙應該是同個祖宗。沒吃過蚵仔煎,不知道具體有什么不同。單從電視劇里看到的,做法和用料都極其相似。用薯粉調好粉水,放進蠔,再放到平底鍋里煎,在打上一個蛋,就是蠔烙。再配上香菜,和一碟撒了胡椒粉的魚露,無上美味。這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潮州街邊小吃。到潮州沒有吃過蠔烙,你不能說你在潮州嘗過潮州美味的小吃。順便說一句,第一次在網上看到香菜是黑暗料理,感覺太奇葩了。香菜是冰箱里必備的調味菜。下次可以寫一篇,香菜在潮州。
煎蠔烙比較麻煩,也很考廚藝。但出門在外的潮州游子,只要能買到蠔,又對廚藝有點興趣的人,一定會試著去做這道小吃。以前沒朋友圈的時候,沒少在QQ說說上,看到朋友曬。有朋友圈就不用說了,表弟曬蠔烙最特別。曬了幾個版本,從1.0版到3.0版。.
相較于煎蠔烙的考廚藝,蒸蠔就簡單了。在海鮮店里買撬好,帶半殼的生蠔。回家后洗干凈,擺盤里。每個殼里都放點豬油。蘿卜干、蒜頭、姜分別剁碎成茸,每個蠔殼里都撒一些,大火蒸上五分鐘。起鍋,撒上香菜,無比美味。
洗生蠔殼極其麻煩,于是自己吃的時候,把殼去掉,全放盤子里,放上佐料,再蒸。除了洗殼麻煩,還有一個關鍵是可以多吃。同樣的盤子放有殼的蠔,也就幾個,夠一人吃吧。去殼之后鋪滿盤子,至少夠兩人吃。
在吃蠔的季節,叨念一下,大家明白........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第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