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翻開這本書。
因為很忙很忙,沒空讀,潛意識里是想著這周末回老家,準備用它來填充列車上屬于我自己的時間。可是翻開那個傍晚,一口氣讀了40多頁——老公做好飯,怎么叫都不理。
本來是想,只是隨便翻翻的。
這不是小說,沒有深處陷阱的主人公等著我去營救,也沒有懸念勾著我的魂,卻令人流連忘返。
第一句是: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個外國人。一句話,引人入勝。
我想知道,為什么很可惜?所以我必須讀下去。下一句,解釋了為何可惜,卻沒有令我舒一口氣放下書,“因為各國風俗不同,我們的婚姻生活確實有無法共通的地方。”,我又想知道,異國婚姻,到底哪里無法共通?
我就是一只被牽著鼻子走的小狗,就這樣被三毛降服了。
這本書,講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里生活的故事。講她怎樣適應沙漠,怎樣在沙漠里建造了屬于自己的城堡。講文明和教育帶來的矯情。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美景,講各種艱難困苦。也講新婚之初,小兩口的緊吧日子和荷西為了這個家的努力。細細碎碎間,全是愛戀。
三毛在沙漠里結婚,各種風俗,制度,看著很另類。
三毛在沙漠里考駕照,駕考旁邊監獄里的喝彩聲,以及因為語言不通,三毛所做的努力,還有后面考完以后,買汽水送監獄里面的人。三毛眼里,眾生平等。
三毛在沙漠里為了生活,所做的節衣縮食,雖然她有錢,可是她尊重荷西,讓荷西養家。她忍受著荷西的早出晚歸為養家操忙,沒有愛人陪伴的庫存,經濟的貧瘠,所有的辛苦。
三毛和荷西為了多賺錢,開車去撈魚,然后售賣的經歷,很可愛。
三毛在沙漠深處照相,被認為是收魂,所有的經歷,令人感觸。
三毛給人治病,對了,撒哈拉威的女人是不看病的,不讓男士看到她們的面目。不去醫院,因為醫院有男醫生。三毛就給他們簡單消炎,止疼。
撒哈拉威的人,在女孩8歲可以結婚的。三毛的鄰居,10歲結婚時,三毛的痛和無力,讓我揪心。
三毛在沙漠開辦女子學校,用一己之力,來改變身邊女性的世界觀。很欣賞。
還講了撒哈拉的政治之爭,講沙漠兵團是怎么在一夜之間,被當地人血洗。幾條河都是紅水,沒有人敢喝,然后唯一留下的那個人,最后又是怎樣用生命,捍衛了撒哈拉人。
講述了西班牙駐軍撤離沙哈拉的時候,把烈士陵園里的干尸,都帶回國。讓他們回家。
這本書,有老百姓視角看政治,有政治風云下的風云飄搖,有想要獨立的本地人的英勇,也有小女人情懷,比。如三毛裝飾自己租來的那個家。很小的一間。撒哈拉威人是不用桌子和床的,三毛卻希望有沙發,床,桌子和書架。她是怎樣一步步,把這些實現的。
沙發是靠墻放上空心磚,然后上面擺上木材(沙漠沒有賣的,她撿的政府空運棺材時,裹在棺材外面的廢棄木料),再放上一個墊子,一個放上,一個靠在墻上,然后用美麗的布封起來。整個沙漠第一個沙發。轟動一時。
so,生活是用來創造的。
如果讓我評價,我想說,三毛首先是一個善良的人。內心保持著一片凈土。這種搭車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幫助啞奴也可以看出。并不因為到了一個淡漠的地方,就學會淡漠。不隨波阻攔,不改變初心。她是一個盡全力遵循自己內心來生活的人。
三毛第二個讓我欣賞的地方是想要把自己的生命拓寬。
三毛的書,手頭還有很多,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