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確在無盡的喧囂中陷入幽瞑.”我猜測沉默陷入幽瞑的因由.
活在光下.這是個透明、公開、完全曝光的時代,毫無隱私可言.烈日發(fā)出刺眼白光讓明星閃耀;閑云被暑風吹散,天空暴露的一覽無遺.我們彼此面面相覷,沉默變成了手足無措的搭訕;我們踽踽前行,靜處演化成行尸走肉般的蠕動.頭頂?shù)臎鍪a,倚靠的大樹被砍斷;耳畔的柔風、浮潛的清流被濁物攪得可聞而不可近.我們喪失了沉默的權利.
懼怕尷尬.知交故舊重逢,暢意敘談,對飲小酌,卻各自心懷提防,懼怕出現(xiàn)“兩秒以上的談話空隙”.我們不會用沉默思索,而是以極其快的速度去扯另一個“毫不相干莫名其妙的話頭”,我們以此來維護那象征性的友誼和融洽.沉默被我們在不安中掩埋,被我們唇齒喉舌的開闔翕動粉碎.
矜矜自夸.在充滿謊言與功利的牢籠中,人人呼喊“渴望真誠”,殊不知如此雞湯軟文,心靈驛站亦是一類廢氣式的話語堆砌,用“下墜的殘陽”來檢驗真理之光,只是枉然.人人在信息高速路的車上唾液四濺地說著、喊著,爭當“網(wǎng)絡弄潮兒”.徐坤先生認為這些人的言語最終只會“斑斑點點,朦朧晦澀,繁冗龐雜,面目不清”.昔時的“高談闊論”最終成點點水漬落在塵埃里發(fā)霉,沉默的金石掩在土里,人人視而不見.
我為自己“廢話流”的麻木所惶恐;我對自己喪失沉默喋喋不休而感到意外.我已很久沒有看過逐字推敲的文字,反而去關注稍縱即逝的聲音,我很久沒有摩挲紙質書刊,反而不斷欣賞一段段“脫口秀”.原來,我在享受躁動與喧嘩的同時,已經(jīng)丟棄了自己的沉默.
夜幕低垂,我不知是否還有一抹燈光橘黃,一縷古卷殘香,也不知是否仍有人會為才子佳人的事而黯然神傷.我只明白,自己不會再用“人為聲音般的鋼鋸”去傷害心靈的溝溝壑壑,不會在對著光怪陸離的熒屏大喜大悲.
后記:近日拜讀徐坤先生的《靈魂在沉思默想中尋找光明》,發(fā)人深思,寥寥數(shù)言,謹表致敬和反思之意.
張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