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6月22日,20:00-21:45;1小時45分鐘;
閱讀書本:《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中,作者:【日】岡田武彥;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中冊P130-P229;
閱讀目標:了解王陽明的生平,學習其思想
閱讀方法:細讀
閱讀感想:
今天的閱讀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部分是延續昨天閱讀的內容講述了思想啟發,另一部分是開始講王陽明開始統兵作戰,開始顯露他的軍事才華。
一、思想部分
1、教學習慣: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在游山玩水中,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教育眾弟子們,寓教于樂,這期間,追隨者甚眾。如滁州講學于瑯玡、讓泉、龍潭等地;他認為,自然環境不僅有益于自悟,也有益于領悟圣人的思想,他反對只知研讀經典、醉心于遣詞造句,而忽略于自身思想體系的完善與豐富。
2、“心即理”,他曾在《贈熊彰歸》一詩中寫道:“千年絕學蒙塵土,何處澄江無月明?”只要內心有力量,哪里都能學習真知。
3、省察克己:有學生在靜坐中無法克服紛雜的思慮,王陽明指導學生:紛雜思慮,亦強禁絕不得。只就思慮萌動處省察克治,到天理精明后,有個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精專無紛雜之念。
這里“省察克己”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時時刻刻、隨時隨地地反省自己,徹底掃除私欲,而且要在實踐中磨煉。
4、如何悟道:初學者如果無法靜心,就需要靜坐練習靜心。但是不能久坐,容易陷入佛老,這個時候,就需要隨時隨地地堅決執行“省察克己”(反省)。
5、誠意與立志:誠意是王陽明中年時的為學宗旨,致良知是王陽明晚年時的學術宗旨。誠意者,即心正,一切都正了。立志者,態度端正,志存高遠。有心,就會去做;心正,即誠意;你想不想?想!真想,真渴望,你就會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去做!態度端正了,一切都有可能!
二、軍事才能:
兩個月平定盤踞漳南十年之久的匪患,出師大捷。
戰前:情報,知己知彼,了解敵情,重視情報;選揀民兵訓練,只選精兵訓練;十家牌法,一甲組連座,保長制與鄉約制緊密結合,思想行動又控制。
戰中:先用禮,并感化;用其過(使有過之人戴罪立功);勸降諭文;速戰;切斷匪匪之間的聯系,各個擊破;用精英民兵打仗;賞罰分明;行伍,分數等。
戰后:制定安撫政策,設立縣治,教化民眾(使用“功過格”的規范條例教化百姓),使民安。
這里特別想講一講的是賞罰分明:賞不逾時,罰不后事!這一條猶其值得我們學習!簡單來說就是及時賞、及時罰。
還有:用其過。這一條其實在前面王陽明向皇帝建議的邊務八策中早有提及,用有過之人,使其將功折罪。這一條策略,在王陽明的歷次作戰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還有:勸降諭文。在作戰之前,王陽明經常會發揮他妙筆生花的文章作用,寫勸降諭文,言辭懇切,感人至深,讀之令人聲淚俱下。用這一條策略,在王陽明的大多數作戰中都起了非常大的分化、瓦解作用!
予取之,必先予之。這一條,王陽明是從匪首謝志珊處學來的。很有用。所以王陽明還用這個故事教育他的弟子們。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再發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