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篇同名的劇評,本覺得再來個雷同的題名,有點low,但是囿于初見時的沖擊力,再加上本身所含無窮無盡的人生哲學,即使雷同,我想也不相同。
那篇劇評中很許多插圖,文章有很整齊的結構。我想這是一篇受歡迎的劇評的標準格式。但我不想迎合觀眾。反正也不會有什么人看,全當自己瞎逼逼吧。其實我真希望我能心血來潮,看的過程中截幾張美美的圖,配上句文藝腔的悲傷。寫篇會贏得贊賞的劇評來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但似乎我已成熟到理智告訴我「我可以不在乎」的那種成熟。所以我就「我行我素傻不拉幾」的寫下這篇劇評,管他什么萬人簇擁,學會自我欣賞就好。
我最想說的,無非就是人人都會有共鳴看見就有牢記下,好等到裝逼時間拿來用的那句人生格言。我甚至還想重復一下節目里的片段,好讓它更像一個故事。
四黑途經死亡谷時遇見一位女生,她是獨自一人非洲旅行,俊烈問她為什么,她在俊烈手機上留下「yolo=you only live once」。我在想一個多么有見解?嗯?裝逼的女生啊。第一反應還真是她不會逢人問她就回答這句話吧,好讓別人誤以為她在做什么多了不起的事。第二反應是他媽的真了不起,獨自一人還是個女生居然就這樣開著房車出來看世界。
后來第二天他們在海邊又偶遇了,女生熱情跟他們打招呼,就這樣他們開始了尷尬的對話,有的沒的一問一答。最后他們分別,我分明看見女生那離開落寞的背影,恍惚間我想到她日后的旅行,一個人多么孤獨啊。不管這么說,一個人旅行本身就是一件充滿勇氣的行為。
我想到我有一次,一個人在快餐店吃中飯,可能飯菜不干凈,我吃了幾口突然感覺胃有股異動,我很快想我可能會嘔吐,但最讓我害怕的不是嘔吐本身,而是萬一我嘔在桌上,沒有人幫我收拾殘局或者輕輕的拍拍我的背遞給我一杯熱水讓我舒服一些。終于體內的股洪荒之力還是沒有壓制住,我嘔在了廁所。出了廁所我就拿著包走了,剩下沒動的飯菜留在那里,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飯菜是干凈的,我是沒走進餐廳的。
這讓我思考,上大學來基本都是一個人吃飯的我,是不是太孤獨了。一個人行動永遠做不了兩人人可以做的事,這是獨處最大的悲傷。「可做不了兩個人的事,悲傷也就僅此而已。」我們缺失的僅僅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我們在一個人和兩個人中做了選擇。沒有被選擇的道路,沒有必要去悲傷。
看完了四季的花樣青春系列,最好的是老撾篇。全程我是仿佛和他們一起在旅行,當中的青春氣息最濃。理由了是其他三季的離別是大人的離別,老撾篇浩俊的離別是小孩特有的離別。「大人最怕牽掛,小孩最怕離別。」有些人明明昨天才認識,今天就覺得很有趣,可明天就不見了。傷感是讓人說不出話來的。
節目總喜歡在最后升華一下,采訪路人,問他們「青春是什么?」有人說青春跟年齡無關,只要心是青春的,你就永遠年輕。其實青春跟你的心你的精神都無關,青春的特質就是年齡。歲數大的人會說「老了老了」年紀小的人會說「老了老了」。青春小到生死的抉擇,下到每一次的思考,但青春無上限。
你以為我會在文章最后對青春下個定義嗎?其實我也想,可是我說不出什么新鮮高逼格的句子,所以我覺得還不如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