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四下學期那年,簽了大學所在城市的一家名聲還算不錯的企業實習。
單位距離學校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就要出門。那個時間段食堂還沒開門,只能前一天買些糕點對付著。大概七點四十到單位打卡,收拾衛生,八點準時坐在辦公桌前。
初入社會,面對復雜的辦公室潛規則,異地的孤獨,每晚能按時吃晚飯的時候總是又滿足又難過。
那一年我23歲,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懷揣著滿腔的熱血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熱血,所以激情,所以熱淚,所以昂著頭永遠都不喊累。
發工資的時候,看著銀行卡里可憐的數字,卻難以抑制心里激動的心情。趕緊請室友吃了飯,我的第一桶金迫不及待地要和她們一起分享。
臨近畢業時,終究還是抵不過想家的情緒,躺在寢室床上聽了一宿的音樂,第二天一早辭去了很多人向往的工作,毅然決然的拖著行李回到家鄉。
2
那段的日子想來好像已經過了好久。
工作上,早已被永遠都做不完的工作、公司內的平衡哲學,甚至是三觀完全相悖的工作伙伴,磨的沒有了曾經的熱血和激情,沒有了永遠打著雞血的精力。朋友也不會交的那么多,會控制自己參加聚會的次數,也不敢有背起背包就出發的旅行。
生活日復一日,幾乎每天都要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接觸自己不喜歡的事。路過你身邊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只是利益共同體,真心的永遠只有那么幾個人而已。
開始變得對好多事物無所謂,無所謂工作,無所謂交際,無所謂別人對你的看法。想做的,只是晚上一身疲憊的回到家,溫暖的房間,愛你的人,干凈的睡衣。或是下班后,和朋友小酌兩杯,訴說一下心中的苦悶,她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看開點,生活就是如此。”
3
想到網上流行語:“終有一天,你會變成曾經討厭的自己。”
慢慢地,我們發現長大的世界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長大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對現實的無奈。我們開始恐慌害怕,無法再像年少時無知無畏,向往刺激和變化,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奮不顧身地去努力,甚至可以不顧一切后果的爭取。因為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增添了一份責任,對自己,對家人。
面對現實,對曾經單純的自己說再見,為挫折后流淚的自己擦干眼淚,偶然間對著鏡子看著鏡子中的人竟然會有一絲陌生。
都說長大就意味著我們不再熱血和赤誠,甚至會變得冷漠。喜歡呆在安全區域,懂得趨利避害,變得越來越脆弱。我們哭著抱著自己說,我不想長大,可任何人都無法磨滅歲月的大步前進。
仔細想想,長大好像又不完全是如此。經歷繁華和滄桑后,雖然不再單純,但依然可以保持一顆童心。告訴自己要堅強,依然可以熱淚盈眶。控制聚會次數,也可以和知心的朋友打成一片。
原來,長大不是變得讓自己討厭。
而是,能夠接受新的自己。
不喜歡的人就盡量少接觸,沒必須劍拔弩張的指責和爭論。想做的事情就放在心底,沒必要讓身邊人都懂你。想哭的時候挑個沒人的地方,默默的流完眼淚,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無論有多少想要逃避的沉重問題,繁華的背后有多少骯臟和滄桑,我們變得有多么成熟,又有多少欲言又止后的沉默不語。我依然會告訴自己,面對熱愛的事要一如既往,面對愛你的人永遠都要保持微笑和真誠。
我們都是在一路成長一路丟棄,跌跌撞撞然后遍體鱗傷。親愛的,別讓所謂的長大弄的自己面目全非。愿所有快樂無需假裝,愿此生盡興赤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