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數個時刻我們都會覺得自己仿佛已經承受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的許多,許多時候總有參悟紅塵的感覺。
一個人的時候仔細回想過去的生活,總覺得在平淡日子中沒有一根突起的刺。在茫然無措的生活中對于明天沒有更好的要求,甚至對于明天的生活只想要機械的重復下去。
遍體鱗傷,沒有希望。
你是否想過,明天的生活不應該由今天來界定。
你只是遍體鱗傷,并沒有活得漂亮。
你只是沒有希望,并不是詩和遠方。
1
二十幾歲的年紀永遠擔心來不及,總會覺得把所有的日子都過成了一個模樣。
明明沒有太多的經歷,卻總覺得自己已經看破紅塵,對于諸多事情再難提起興趣。即使在曾經念念不舍的事物面前,如今卻已成過眼云煙。
第一次見到大民這個人的時候,我一度把他當成了抑郁癥患者。大民有著憂郁的眼神和令人瞬間產生同情的萎靡狀態。
大民整個人站在那里像是一潭沉靜了千年的湖水,再大的風吹過去,浪花都不見翻起一個。
我問朋友,“大民是不是受過什么傷害,感覺整個人郁郁寡歡,活像一個男版的林黛玉。”
朋友告訴我,大民一年之前并不是這個樣子。
一年之前的大民剛剛大學畢業,意氣風發,和一個學校里的至交兩人合伙投資開了一家微電影工作室,大民做導演,同學做編劇。雖然創業的日子頗為辛苦,但兩個人咬著牙倔著骨挺過了創業初期的難關,工作室一副蒸蒸日上的趨勢。
大民覺得前路一片光明,正在為公司籌劃著新的寫字樓的位置。然而此時同學卻不見了蹤影,公司里日常流動的十幾萬資金也全部消失不見。大民以為同學家里出了什么事,需要急用錢,可等了幾天并沒有見到蹤影。
因為大民不擅與人交流,所以對外的業務全由同學負責,資金也全部由同學掌握,同學消失以后,大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同學人間蒸發,怎么也聯系不上。
剛剛抬起勢頭的公司宣告破產,意氣風發的大民一夜之間從云端摔落到地面。朋友的背叛和公司的突然間的崩塌讓大民覺得無所適從,一夜之間失去了對于生活原有的動力,變的沉默寡言,憂郁不堪。
所有人都勸大民,“你還年輕啊,東山再起對你來說很容易啊。”
大民像極了一個沉默許久的老人,“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大民真的沒有希望嗎?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怕什么來不及?
其實,只是輸不起。
對于未來鋪設好了幻想,當功虧一簣的時候發現全都是自己的空想,現實的發展和自己設計好的路線成為了悖論,于是,覺得生活滿目瘡痍。
我們總是習慣放大悲傷,放空希望。
其實大民真的已經對于生活無力了嗎?真的已經過盡千帆而心如止水了嗎?其實并不是,他只不過把自己執拗于一方囚牢中不肯放過自己。
我不知道后來的大民是否走出了自己的陰影,但我想到一直在北京飄蕩的一位學長。
從一無所有到爬到了一個小小的管理層,領導更換又被打下來。但學長仍舊每天開開心心的上下班,努力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
用他的話說就是,“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過好今天,迎接明天。”
二十幾歲的年紀卻總有一副七十幾歲的心態,把任何一點小小的磨難當做人生中翻躍不過的大山,卻從不想著山的那邊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風景。
你所謂的那些遍體鱗傷,只是讓你活得漂亮的修煉場,只不過許多人技藝不精導致草草散場。
2
更多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扮演一個心靈導師的角色。在比自己年齡小的人面前可以為他們指引方向,在比自己年齡大的人面前希望可以有與他們交談的資本。
迫不及待的希望自己長大,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與生活叫板的資本。
畢業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的洗禮和磨練,對于自己總有一種“成熟”的錯感,總感覺自己已經擺脫了所謂的青春期,明明還是個孩子卻總是還想要擺脫孩子的范疇。
國慶回家,下火車的時候已是晚上七點,折騰到家的時候夜色已經完全籠罩了小村莊,除了偶爾傳出的幾聲狗叫再無其他聲音。
我推開奶奶家的大門,奶奶躺在床上聽戲,我進去的時候奶奶說,“終于回來了,說著今天回來的,還以為又不回來了呢。“
中秋節的時候我說要回去,大學同學來找我,一起玩了幾天,最終還是沒有回去。
在家的幾天忙著和和發小喝酒,陪奶奶的時間并不多。臨走的前一天,我搬個小板凳想要和奶奶聊聊天。
在奶奶面前我總想要裝作一個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成年人,經受過社會的磨練并且承受了下來。盡管不愿意承認,內心深處潛意識認為奶奶已經和這個時代脫節,不愿意過多的在奶奶面前吐露自己的心聲。
在一個環境中待的時間長了總會產生一種隨遇而安的感覺,在沒有奮斗的動力,總會覺得日子再過下去也就這個模樣,對于明天早早的消失了一個年輕人應該擁有的拼搏的動力。
臨走的時候,奶奶讓我帶了許多月餅。奶奶說:“專門給你留的,中秋的時候你沒回來,怕你吃不上。”
奶奶說:“從你說要回來的時候就天天盼著你來。”
很普通的一句話,我差點就落下淚來。
總以為自己擁有了可以和生活叫板的資本,可當生活不經意的發生的時候你才明白,原來自己是這么的無知,所以自傲的資本頃刻間煙消云散。
奶奶說:“如今你們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打算。你們在家的時候我就高興,你們不在家我就盼著你們能回來。”
我跟奶奶說,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感覺每天都在重復著一樣的生活。
“以前年輕的時候沒想過其他的,只想著明天怎么活下去。”
給爸爸打電話的時候爸爸說:“總閑著不行,人要有動力,總在一個環境中待著容易讓人麻木。”
從我們正式工作以后,奶奶一直一個人在家,一年的見面時間變得少之又少。在我們的理解里,希望就是爭取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好的明天,而對于奶奶來說,她的希望僅僅是常回家看看,多陪她說說話。
我們所謂的沒有希望,太高看自己,太安于現狀。
那些所謂的沒有希望是否捫心自問過?
總是憧憬著詩和遠方,卻從不立足于當下的生活,把所有有希望的日子也過程了一團亂麻。
明天是希望還是失望,只有你能告訴自己。
3
或許許多時候我們總是對生活失去了當初不顧一切的熱血,時間長了,被生活磨去了棱角,變成了曾經自己所不屑的麻木不仁的那一個。
在一個青春尚好的年紀,經歷了人生中本該經歷的坎,跨不過去的時候卻覺得自己本該如此,在長久的沉默中選擇死亡,成為一幅沒有靈魂的軀殼。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個大民,也正在經歷著和大民一樣的故事。
逃不脫過去,放不下自己。
放大自己的悲傷,在無人的夜晚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慘的一個。其實所有人都一樣,一樣的需要安慰,一樣的青春迷茫,你需要做的不是為自己的傷口感傷,而是尋找自己新的獵物。
適者生存,誰不是遍體鱗傷才能夠活得漂亮。
別把希望看的太重,別把自己看的太滿,別把今天看的太慢。
在一個安逸的生活里待的久了固然容易讓人沒有動力,但決定環境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應該由環境決定自己。
在不滿足于現狀的時候是否想過,今天的你是否有資本改變現狀呢?
誰不是對今天飽含希望才能對明天不再彷徨。
為什么你總是遍體鱗傷沒有希望?
因為你總是把悲傷放大化,把幸福縮小化。既不滿足于現狀,又不愿付出努力去改變。
越悲傷,越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