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多數中國人,從聽懂話的時候起,就不斷地被告知,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要上大學,要留洋。上了學之后,被教導的機會就更多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不必說,老師的語重心長,街坊鄰里的茶余飯后,主題就是一個,好好學習。 但,為什么要學習呢?今天就探討一下。?
? ? ? ? 直白一點,好好學習才能上大學,上好大學,才能有好的工作,才能有好的收入,才能有好的發展,才能有好的生活。所以,不好好學習,上不了好大學,就沒有后面的一切。所以就頭懸梁、錐刺股,所以就點燈熬油,披星戴月。簡單說,這個理由也可以成立,畢竟,現實的世界要求一定的學歷,這是大多數人進入社會的入場券。 但這是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呢?
? ? ? ? 可能不是。
? ? ? ? 上面的分析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學習是為了吃飽飯,保障物質需求。假如這個觀點成立,那N多的富豪、大佬,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是不是就不用學習了呢?看看幾個例子就知道了。王石,在接近花甲之年,赴美國求學。期間要通過語言關,要做大量的課業,同時還有大量的社會活動。他衣食無憂卻如此努力,為什么呢?金庸大俠,83歲高齡,剛剛取得北京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享譽海內,影響巨大。他為什么呢?還有蓋茨,已是世界首富,卻還勤勉不已,他為的是什么呢? 通過這幾個小例子,或許可以說明,學習,不僅要滿足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滿足精神需求。而精神需要,才是人類的終極追求。借用一句話來結束吧:讀書,是為了發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