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 ,一人定國。
【張居正講解】這一節是言教成于國之效。仁,是以恩相親。讓,是以禮相敬。一人,指君說。貪,是好利。戾,是背理。機,是機關發動處。僨,是覆敗。曾子承上文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者,既本乎一理,又出于自然,人君果能以仁教于家,使一家之中,父慈子孝,歡然有恩以相親,則一國之為父子的,得于觀感,也都興起于仁矣。能以讓教于家,使一家之中,兄友弟恭,秩然有禮以相敬,則一國之為兄弟的,得于觀感,也都興起于讓矣。若為君的,不仁不讓,好利而取民無制,背理而行事乖方,則一國之人,也都仿效,而悖亂之事由此而起矣。夫一國之仁讓,由于一家;一國之作亂,由于一人。可見上以此感,則下以此應,其機關發動處,自然止遏不住有如此。所以古人說道:一句言語說得差失,便至于壞事,人君一身行得好時,便能安定其國,正此之謂也?!睘槿松险撸刹唤湄濎逡越^禍亂之端,而躬行仁讓,以為定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