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一落
? 作為一個每天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行業新人,時間是個奢侈品,只是在偶爾刷微博時知道了江歌案。
? 對于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對這件事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已明了,在這里也不再贅述。對于事件的主人公,江歌、劉鑫以及劉鑫的男友,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但總得來說,對江歌,我們是惋惜的,對劉鑫,我們是深惡痛絕的。
? 但說實話,劉鑫這種人,在問題出現時掩耳盜鈴,不敢起于反抗;暴力犯罪在眼前上演時,假裝閉目塞聽;出事后假裝和自己無關的人,不在少數。那些深受職場欺壓、家庭暴力卻假裝沒事兒的人,那些聽到救命不敢上前查看的人,那些目睹案件不敢出來作證的人……誰人不是一個潛在的劉鑫呢?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何其冷漠,誰不是遇事首先想到自己呢?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自我的悲哀,更是人性的墮落。
? 好在,江歌案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逐漸崛起,在網絡剛剛盛行的時候,我們還是被轟動的新聞刺激眼球的旁觀者,一個個鍵盤俠發表著自我的意見,不是就事論事,不是反思惋惜,而是為了標新立異而發表意見。但是,隨著網絡的越來越發達,我們可以看到,不再是越聳動越吸引人,而是逐漸的開始產生一種“共情”的效果,我們都好像親眼見到了一個優秀的江歌在面前倒下,經歷了她的無助和悲哀,為她痛為她哭……這里體現的似乎更多的是一些網絡中的“人情味”。
? 讓我們應以為戒,再看江歌案,不要一味的感慨人性的冷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并且給予批判,已經是冷漠的任性社會里一點點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