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寫的一部治愈性小說。
單親女孩為尋找久未謀面的父親而踏上了一趟火車,不幸的是,火車中途發生事故,當迪倫爬出一片殘骸的事故現場時,竟發現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迪倫離開事故現場后,在一個小山坡上遇見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來帶領她到“那個世界”,其實她才是唯一的遇難者。如同一個木偶,任意遭人戲弄。
在漫長的擺渡之路,兩人由不理解慢慢變到彼此心意相通,她他一次次從黑影鬼底下逃脫,一次次在廢棄小木屋里互訴心腸,一次次靠近······
直到真正到達通往“那個世界”的門時,離別的痛苦入侵,不忍分別的迪倫再一次踏上這曾經屬于她的,溫馨又可怕,甜蜜又駭人的擺渡之路。
與崔斯坦的再次相見,竟是有點小雀躍又飽含痛苦,再次說服自己全身的細胞,重新迎著這條路,回到了現實世界,完成了男女主的使命。
想來,迪倫和崔斯坦都是缺愛的人。迪倫生活在單親家庭,飽受同學的嘲諷,崔斯坦一人孤獨地在為無數人引路,卻曾為有人真正關心過,只是臨走人最后一個發氣桶。
這才是真正使兩人關系從陌生人慢慢發展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因吧?
兩個缺愛的人走到一起,一定是抱著要使世界被粉紅愛心淹沒的想法!
羨慕迪倫在通往“那個世界”的路上還能遇到勝似知己的擺渡人,在那條路上也應該是不痛苦了。
正如《入殮師》中的小林君,往生者在走向那條路所真正需要的,也許只是那雙溫暖的,能牽著自己走過最后這段路的手,盡管自己在生前經歷了多么糟糕的事,在最后那段路上,有人能輕輕握住自己的手,說句“走好!”,想來,也是死而無憾。
很羨慕迪倫和崔斯坦之間這場看似不可能的愛情,明明都已經在生命的盡頭。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這是一名英國亞馬遜讀者發出的疑問,雖然我從未經歷過愛情,未嘗過她的滋味,但我想,如果這場愛值得我去付出,那我愿意去下這筆最大的賭注。
畢竟,人從來都不是冷血動物,暖,那才是他們的本質。
我也是個缺愛的人,經歷過一黑暗時期。
每天都微笑地哭著看著雙方吵架,想要幫他們勸解,卻不知如何表達,又被臭罵一頓。被逼著去選擇兩條同樣布滿荊棘的岔道路而變得鮮血淋漓。
也許他們考慮過我的感受,但我從未感受到過。這種苦澀的愛,甚至會讓我覺得或許我當了小草會更好,畢竟還會有人說“不踐踏草坪,人人有責”······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的擺渡人,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需要在最后一刻時才姍姍來遲,只需要在我哭泣時遞張紙巾,在淋雨時借個手掌避雨,擺渡,擺渡,與我共同掌握這人生的舵,把船擺正,順著風,駛向終點的港灣。
請問,你就是我尋找的那位擺渡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