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學習新知,用于行動,改變生活,而不只是獲得一時的快感和滿足,以后,生活照樣,你我依舊,卻也沾沾自喜,以為修行到也,可放到實處,真刀實槍的時候卻傻了眼。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沒有需要,就沒有動機,只有你發(fā)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有了需要,才有了做事情的動機。你讀了幾本書,便開使沾沾自喜起來,為什么?你的目標太低,只為讀書而讀書,只為消遣而讀書。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當然,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天下的書如其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即便是一些名著,也不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的精力,甚至可以把它作為你的床頭書。
但是,你不能拿讀一本小說的態(tài)度來面對馬克思的《資本論》,來面對你想要從中獲得任何專業(yè)知識的書籍。你在閱讀中需要謹慎,反復(fù)思考,提出疑問,在閱讀后做筆記,做總結(jié),不斷溫習,并把它應(yīng)用到生活中,你可以向人們講述,可以按照書中的指示去做,可以完成一篇讀書筆記。不管怎樣,你需要把這些知識“運動”起來,成為一條活水,賦予它活力與生命力,讓它在你的心里逐漸成長,滋潤你的身心。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一邊讀書一邊畫寫,最能體味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你在思考,并不是被動的接受。直接在書上寫畫,也是最省力的方式,畫下令你深刻的地方,寫下你的所思所想,在以后的翻閱中,可以讓你立馬了解自己的思想。前提是你真正的想讀這本書,那就要把它消化吸收,溶于你的血液中,并且你的書不是精美的裝幀版,那你就可以放心畫寫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閱讀過程中,你可以認同,可以質(zhì)疑,可以反駁,你在與作者對話,只有你自己能夠說出,寫出,知識才能更牢固,知識才能為你所有。
總是需要花費一些功夫,用心研磨,才能得到醇香的美酒,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