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自己很勤奮,一天到晚的忙忙碌碌。今天聽劉墉劉先生講的處事之道中提到了怎樣學習才知道自己其實并不會學習,也沒有學習的方法,更缺乏對知識的認知。
學習
劉墉老師談到:有的人談話時,“掏”出的知識是片段,有的人談的時“掏”出的是一串的。能“掏”出一串的人證明是學的知識深思并消化了,得到的是思想貫通。
怎樣才能思想貫通?每看完一本書,甚至一個章節都別立刻松手,轉眼就會忘的。想想當中對自己有什么啟發,書里說的對不對。
當你讀完書回過頭能夠整理、思考一下書里的東西告訴自己的是什么,能在書里得到什么啟發,想一想有了領悟那些東西就是自己的,可以讓自己用一輩子,否則就是還給讀者、還給老師了。
怎樣能“掏”出一串?還有一個方法:點、線、面學習方法
你只知道一樣是點,多一點叫做線,在知道多一些就是面,盡可能的多知道一些。
比如:知道了烏鴉,就在搜還有其他的烏鴉渡鴉-------渡鴉很聰明------,還有一個故事叼、會叼石頭能喝水-------再進一步在國外迷信,養渡鴉,還怕渡鴉跑了還會把翅膀剪了。鳥類很聰明,萬物都是通靈的,這就是從一點說道一個面。
書不能白讀,否則就是浪費生命。
還談到了不要白學任何東西,因為當你花時間學一樣的東西接著就忘了沒用了,那段時間就等于浪費了那段生命
如果是上網隨便看,也要懂得整合組合整理散亂地消息成為系統的知識
任何功夫不能白下任何學問不能白做,學完就忘等于浪費生命
聽到這些話差點眼淚流出來,醍醐灌頂呀!
反思自己
看書,每天覺得自己應該學的太多了,這也應該學那也應該學。翻開一本書還沒讀完又換了一本,就這樣幾本書都只是看了幾頁。
這樣的看書顯然是錯誤的,心態也是錯的。我應該看書就要一本看完再看另一本,每次看書應該是不要求頁數和時間,只要在進入的狀態就應該繼續讀,結束讀書就馬上就寫寫,不要對自己有任何的寫作要求,最好就是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把自己的想法都寫完在做整理。
聽音頻,邊干家務邊聽音頻,覺得是在干著機械式的工作,在讓大腦加點“營養餐”。現在看是有誤區的。聽的音頻也是有一些重要的知識信息,屬于知識的輸入,只評大腦是記不住的,何況一聽就是2到3個小時,這麼大的信息量怎能記得住。
聽音頻也應該坐下,準備好紙和筆,邊聽邊做筆記。每天限制信息的輸入量,克制貪多嚼不爛的情況。每天吸收一點點也是在進步!
不要白學任何東西
不要白學任何東西,因為當你花時間學一樣的東西接著就忘了沒用了,那段時間就等于浪費了那段生命
想想這段話真的很嚴重,這是在每次學習對這段生命的一個態度。
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對這段時間的不浪費,不浪費生命,深入思考每一個知識點?
“溫故知新”,書讀一遍是理解不了作者傳達的信息(個人水平),筆記不看也會忘記。過一段時間再翻翻、在看看,也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
只有做到這些才有可能,不浪費曾經學的那段時間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