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國慶節,單位組織詩歌朗誦,選詩時,一下想到被梁實秋譽為“詩文雙絕”的余光中,想到他的《鄉愁四韻》。可能因昨天,恰好講了孩子們早已會背的思鄉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能因最近尋秋,見熟了滿樹滿樹的海棠紅。余光中,這位生于重陽節的鄉愁詩人,一詠三嘆,將幾十年對故土的相思齊聚于筆端。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愁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每每吟誦起《鄉愁四韻》,眼前不禁浮現余光中老人清瘦矍鑠的面孔,“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他的文字覆著滄桑;“前塵隔海。古屋不再。”他的文字浸染寂寞。鄉愁漲滿他的每一根血管,附著在每一句詩行。
席慕蓉的鄉愁則很感性,具有畫面感: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多年的離別,使記憶漸漸模糊,"永不老去"的是游子的愁緒、懷戀、和悵惘。
蔣勛在《漢字書法之美》中談到:“漢字書寫,對于我,像一種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寫經文的人,把一部《法華經》一字一字寫好,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我不斷回想起父親握著我的手書寫的歲月,那些簡單的‘上’‘ 大’‘ 人’,也是我的手被父親的手握著,一起完成的最美麗的書法。”這段文字里又何嘗不藏著蔣勛的鄉愁,它是生命初始最珍貴的記憶符號。鄉愁,其實也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可能是空間上對故鄉的懷念,也可能是時間上對童年和家的依戀。
愁是離人心上秋,當蕭蕭梧葉送來寒聲,你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一絲愁緒淡淡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