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覺得,過年沒多大意思。
我出生于陜西農村,記得小時候,到了小年,父母都會一直在家,幾乎每天生活都安排得滿滿的。臘月23日,蒸饅頭,蒸各式各樣花式饅頭,包子,送灶王爺到自家自留地。所謂的送灶王爺,就是23日那天給灶王爺獻上一碗好吃的,獻上一碟蒸好的饅頭。到了下午傍晚時分,燒了灶王爺的貼紙,然后把燒的灰撒到自家地里,母親說灶王爺給家背糧去了,來年定是風調雨順,大豐收。我小時候聽了,一個勁的磕頭。
臘月24日,打掃家里的衛生。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全部搬到院落。徹底的進行清潔。我小時侯就是擦玻璃,擦家具。我父母則在頭上戴上用報紙搞的帽子,手拿一個長長的掃把,掃家里的墻壁及屋頂。母親則拖地,然后整理東西。不需要的就扔在一起。然后窗簾也取下來,準備進行清洗。那個時候家里是沒有洗衣機的,是母親用手洗,然后我幫母親一起擰開。。。。。。這一天,很累,但是到了晚上,住進去,覺得家里煥然一新。所以扔東西,的確可以提高生活品質。
臘月25,則是家里殺豬,殺雞。殺一只豬,賣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因為家里也人多啊。姐姐,弟弟,還有奶奶。一家六口人。我記憶中最喜歡吃的是母親做的豬蹄。看上去白白的,然而卻是入口爽滑。母親直接做一大盆啊,豬蹄,豬尾巴。。現在依然記得那個味道。豬血也好吃。最讓我覺得過癮的是,看殺豬。我是膽子比較大的。姐姐不敢看。弟弟那個時候年齡小。我也就是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殺豬一共要七個小伙。是一個殺豬隊。帶專業性質的。我家只需準備超級超級多的熱開水就行。在一聲慘烈的嚎啕豬叫聲中,豬懶懶得過完了一生,我吃著豬蹄,嘴里美,但刺耳的聲音依然在。所以不帶小朋友去菜市場看殺魚殺雞是有道理的。
臘月26,磨豆腐。我從小就是活潑的孩子。跟著父親跑來跑去。我喜歡磨豆腐,因為我學習成績一般,通過磨豆腐,可以得到很多人的表揚。那個時候,我其實已經是活脫脫的女漢子了。吃豆腐腦,我都是用大碗吃。那個時候,只要我家做豆腐腦,都會叫來鄰居吃。很多人,端著大碗,圍著豆腐腦鍋吃,管吃飽。然后壓豆腐,一晚上,第二天,好吃的豆腐就成功了。
臘月27,試穿新衣,奶奶剪窗花。父親母親到自家地里搞蔬菜。因為姐弟三個,我和姐姐雖然年齡差近三歲,但是我們每年的上衣都一樣。姐大號我小號。因為我總覺得姐姐的衣服比我的漂亮,所以母親干脆買一樣。奶奶剪窗花一流,什么年剪什么。剪牡丹。剪福字。。。那個時候只知道看,也沒想著學。父母親到地里拔白蘿卜,香菜,白菜,紅蘿卜,蔥。。。。根本無須去菜市場趕集買菜。尤其我喜歡吃紅蘿卜,我挖一個,到壓水井上一洗,就直接吃。。。真是甜脆可口。那個味道,至今沒有再碰到過。
臘月28,父母親上集市買春節拜年的禮品。我們在家寫作業。奶奶陪我們。爺爺我從來沒見過。聽父母親說,把我抱在懷里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
臘月29到年30,上祖墳。北方過去的風俗是女孩不能去。那個時候,我就非不行。每次都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我母親總說,這孩子管不了了。但是每次我都沒有和大人一起給祖宗燒紙錢。因為周圍的墳地,沒有一個女孩,我心里其實覺得有些不安,因為有規矩。。但規矩是什么呢?我一直問,年年問。
大年三十寫春聯,貼春聯。父親的毛筆字是很不錯的。但是他總覺得他寫得不夠好,每年總是讓鄰居的齊老師寫。因為寫春聯要排隊,我便早早的早飯后就拿著紅紙去排隊。貼春聯,掛燈籠是父親的事。但是我喜歡貼我家的福字,窗花。年三十,放炮,,,守歲,一家人吃零食,吃瓜子。。。。給長輩拜年。。。我們得到了幾十元的壓歲錢,是過年最后一天最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