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我看著寨子里的女人們紛紛坐上小卡車上山,她們一整天會留在山上勞作,直到日落西山,踏著沉沉暮色回歸。
她們隨身帶著糯米飯和油茶,餓了吃一口,就著山里的清泉和綠意。
我曾早上貪吃過一回糯米飯,入口極香,就著臘肉排骨,還有一絲絲酸菜和辣椒末,一不小心會吃很多,然后一整天都不想再吃任何東西,到了午夜才喝一杯油茶入睡。
寨子開放帶來了很多游客,活潑聰慧的侗寨姑娘帶著大家感受侗族文化。我更喜歡跟著挑擔的阿婆在寨子里游走,她跟街邊的熟人打招呼聊天,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有人要菜她就給一把,不要就站著說說話,也不在乎籃子里的菜是否賣的出去。
她走累了,餓了就順手從籃子里拿出一條黃瓜,邊啃邊笑,還問我吃不吃?
我挺喜歡她的隨和樂觀,她就是一抹游走的陽光,走到哪兒都有燦爛灑滿一地,笑聲飛滿天。我聽不懂她們的語言可是我讀懂了她們的快樂。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這些快樂都來自于勞作和勞作后的豐收慶典。
我發現侗族是一個非常浪漫勇敢的民族,看經典侗劇《珠郎娘美》,不亞于梁山伯與祝英臺。娘美最終為夫君鋤惡得以正天地,令人欽佩。
侗族人民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嶺之間,遮天蔽日的森林暗藏殺機,其生存不易可想而知,清代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說過:“峒僚者,嶺表溪峒之民,古稱山越,唐宋以來,開拓浸廣。”
侗族人依據勤勞勇敢,在高山上開辟出令人驚嘆的層層梯田,依據豐富智慧的想象, 創造譜寫出侗族和諧的傳統文化。
“三魚共首”就是侗族文化典型的代表作。
我在寨子里發現蠟染店里“三魚共首”非常流行,也深得游人喜愛。我向當地人了解其義,得知這并非畫一個典故,而是意為“三魚爭躍”,意為侗寨人民為去取得更好的生活心手相連,共同飛躍。
我情不自禁地拿起蠟筆依葫蘆畫瓢地給魚尾添幾筆,讓其更靈美。
如此和諧的侗族文化,令我流連忘返,他們還會創造怎樣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