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們養殖業突飛猛進,居然有了幾頭肉牛在市場顯擺,一時間也是觀者云集。只可惜,據說味道似乎不怎么樣,沒多少牛肉味。
如果是什么別的肉,經過食品化學家的神奇操作,變成了他們讓我們以為的牛肉,大概因為加了牛肉精,顯得牛肉味十足。不過還是讓米其林食品探子給吃出異樣來,那倒沒啥好說。
牛肉居然沒有牛肉味,多少有點滑稽。
養牛的人第一個受不了,不知道這是品種問題,還是我們養不好。或者,飼料和草料跟牛胃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基因突變,弄出這么尷尬的牛肉來。
養得好的自然有,比如獨峒那邊。
不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品種牛仔,尤其是養殖方式,是不是也有過人之處。見賢思齊,這是非常必要的。偉大的首富都是這樣,向人家學習然后超越他們。
黔湘桂三省交界,這個交接點剛好是獨峒鄉(不知道現在是鄉還是鎮),山高水遠,云霧繚繞。三省交界地帶的三省坡,是一個人造水庫,圍起了好大一片山川,大塘坳水庫。
這個水庫,聽說是大興水利的年代修建的,以前還發電。漸漸的,電站消失了。水庫還在,常年灌溉黔湘桂交界處漫山遍野的水田、魚塘,甚至人畜用水,功莫大焉。
關于大塘坳水庫,還有一支美妙的琵琶歌,名兒叫《大塘坳》,講了一個哀婉的愛情故事。算是一個悲劇故事,女主娘金最后含恨離世,徒留男主郎金面對余生的凄涼。
如今韓劇走的悲情路線,想不到,幾十年前,侗族歌師已經嫻熟運用于傳統琵琶歌。認真究竟下來,也說不清到底是誰模仿誰。
《大塘坳》里面的女主角,聰明漂亮、善良大方,口若懸河、山歌瑯瑯,是侗族姑娘的典型代表,真真正正侗族版的劉三姐。
可惜現在不是藝術人生的節目時間,只好打住,容當后續。值得一提的是,歌唱者和原作者都已經離世,讓這首歌更是充滿悲情——因為歌師悲情的一生。
三省交界處,即便沒有大川大河,必然有傳統市場,畢竟,不同地方的人有著天然的交流和交易的需求。要是有江川,肯定會成為一個大城市,古今以來的城市,大多都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出現的。水路幾千年來成為重要渠道,不然修靈渠干嘛。
獨峒那邊有經久不衰的三省坡牛市場,每逢圩場,附近方圓百里,都牽著牛或者揣著錢囊,到那里交易。生意肯定很火燙,不然也不至于流行到現在。
看牛是有技巧的,而且每一位相牛師標準不一。長年累月,愣是鉆研出一套又一套的相牛秘笈,藐視天下。可惜,輕易不外傳,應該是師傅帶徒弟的口口相傳,或者父子之間耳濡目染的傳道授業解惑。
獨峒本土每天都殺牛、割牛肉、賣牛肉,據說牛肉很便宜。便宜到即便只是隔著幾座山,跟程陽八寨這邊比較,仍舊具有極大的價格優勢。弄不明白的是,他們為什么不到這邊占領市場呢?既然貨源這么靚麗。
那天午后在交蝦,阿安老哥說起獨峒的牛市,贊不絕口,說到興奮處,好像一塊鹵上大半夜入味恰到好處的牛腩,正在嘴里,嚼得不亦樂乎。
他說自己在那邊,每天都是提著牛肉和牛雜的快活日子,既然便宜嘛,難得,那就多吃一點。弄得我們口水蕩漾,勝過李青蓮的廬山瀑布。
忽然,他心生一計。咱們這里可以做牛肉生意啊,早上那邊殺牛,直接五菱仔高速路過來,不到半個鐘,咱們就可以在黃牌這里卸貨,回到八寨,還是冒熱氣的,正好開臺賣肉,真正的牛肉。
我們都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只是不知道應該怎么跟那些市場賣肉的人分成。畢竟,每個既成市場都有門檻的,沒一點投名狀,不會那么讓你輕易入行的。
據說有人想到大寨市場賣凈肉,因為進貨渠道更有保障,價錢自然比當地的肉鋪子便宜,結果不了了之,可能門檻太高的緣故。不過,咱們好歹也是本地人,應該不成問題。
獨峒牛市那么熱鬧,人流牛流都能常年旺盛,牛儲備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們養幾頭牛耕田都力不從心,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養的。
這就涉及到一個專業化甚至職業化的問題。
據說茶葉是本土的支柱性產業,不過,到底支持了多少根柱子,咱們沒見過本土茶葉市場年報,不好置喙。
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方向不對,很難搞起一個市場的,更何況是茶葉這種市場,浸淫里邊的人,哪一個不是賊精?沒那么好哄。
哪怕我們把茶葉種到天上,要是我們不會編故事,不過也是別人下游環節,吃的是苦力活,掙一點辛苦費。好比富士康給蘋果手機加工那樣。人家跟我們收購,180元一斤,一個物流,賣出去就是1800大洋起步。
你要是說咱們有人力資源優勢,人力密集型產業,特別適合我們這里發展。這話只能聽聽過癮,聽過就過,沒有后續的升級,勞動密集型轉眼就年老色衰。用不了多久,滿大街招聘廣告,比看熱鬧的人還多。
陸羽也好,盧仝也罷,一個都不是咱們侗寨出產的大神,故事不怎么好編。哪怕就是半個李笠翁,咱們這里也沒有培養過。
說得難聽一點,茶葉已經是一個超級飽和市場。沒一點奇思妙想,突破一下這個泥潭一般的現狀,想讓業績脫穎而出甚至長盛不衰,考察歷來生意史,幾乎不曾有過先例。
不搞一些讓受眾目瞪口呆的好故事,想打動人,真的沒那么容易。想要有好故事,再把好故事傳播出去,弄到人盡皆知,大家紛紛贊嘆,這些都需要投入。
這一切都需要錢,正是因為沒錢,所以才搞的等同扶貧項目的茶葉種植,結果為了賣個好價錢,還是要投入更多的錢。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夏蟲不能聊冰塊。
一開始的理念,注定了這個市場今天的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很簡單。換一個角度,估計又是另一道風景。
要是茶葉市場一直都在金字塔底端,何不考慮一下牛市場的開發。牛全身都是寶,哪怕不說那些高深莫測的其他科目,僅僅飲食和養生,也是風味獨特、各有千秋。
牛癟是一道傳統侗族佳肴,美曰百草湯。
當然不是直接把大腸扔下鍋,馬上開火。那是截取牛消化系統里最精華的小腸和胃一帶,經過幾道過濾和提煉工序,弄好了才入鍋。好好熬上一陣子,香氣四溢,勾人味蕾、饞蟲抗議。
牛癟的傳統制作方法,可是秘笈型的商業機密,輕易不能外露的。就像可口可樂的配方那樣,咱們要鎖在銀行的保險柜里,里三層外三層的黑衣人保安。
湯色厚重鮮艷,看起來又綠又青又黃,再配以牛雜、牛肉、牛血下鍋,味道清甜。可以說苦甜香鮮,猶如人生種種經歷,滋味和嚼勁并舉,非常舒爽。
要是搞一個麻辣鍋,自然更帶勁。哪怕就是一碗麻辣醬料,只要調得恰好,配上本地小土鍋米酒,這種享受,足以逆天。這個時候的小土鍋米酒,須是爐火上溫了一會,擱了半抓枸杞的,溫潤綿長。
牛以自己大好胃口廣泛吸收的天然百草,加上經過這位仁兄一次次鐵打的腸胃里翻江倒海的辛苦提煉,全都是精華。據說保養腸胃、美容養顏,效果非常明顯,不如此,也不好意思稱為百草湯了。
只要看看長住三江本土的人,誰個不是奉為神湯,誰個不是滿面春風、皮膚紅潤,神采奕奕、顧盼生輝?自然少不了百草湯的功勞!
一碗潤喉生津。二碗眉目清新。
三碗開闊胸襟。四碗美容養顏。
五碗延年益壽。六碗送子觀音。
七碗喝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兄弟們,乘此百草湯歸去來兮。
敬請注意,百草湯固然各種獨特功能讓人敬畏,可也不能貪多。要不然,弄得自己滿臉鼻血,確實不怎么好度過如此清冷的漫漫長夜,如果孤身一人的話。
如今天氣轉涼,牛癟生意自然興旺,希望那些有機會品嘗這道神仙佳肴的人,千萬不要沒事就發圖片轉朋友圈,弄得我們寨子,天天高朋滿座,那樣也很累人的。
所以非常希望,主打這道侗寨特色佳肴的連鎖極品餐飲店——理應叫侗寨百草湯,或者侗鄉牛癟。有一天能夠全世界開遍,天下人都能有機會享受,如此天上人間的美味。
為了保證品質純正,讓食客能夠欣賞原汁原味的牛癟百草湯。建議百草湯餐飲集團,從門衛到清潔阿姨到服務小妹到廚房師傅到大堂經理到老總,全都是清一色侗族人!
食客一進門,靚麗的侗族文化,精彩紛呈。
正所謂百草湯滾一滾,諒你神仙都站不穩。
這不能不讓人驚嘆,原來侗族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不但有木構建筑、糯米酒、重陽酒、油茶、侗不離酸……還有這種兼具健身強體、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的人間天物!
真個是——
夢縈魂牽三江道。
不嘗百草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