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曹蕾跟我說要弄些“好玩”的事情,然后我看到了她的“玩好市集”。
一個月前,我看到曹蕾在朋友圈說要開始挑戰每日書,堅持一個月,然后昨天我看到了她完成了一個月的堅持寫作和改變。
今天我也動心了,為什么不挑戰下自己,拿起塵封已久的“筆”。
這一年的生活基本就是全職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所以嘗試將自己和孩子玩過的嬰兒游戲整理下。
今天要說的是“躲貓貓”游戲。躲貓貓是被推薦頻次最高的嬰兒游戲,在許多育兒書中都可以看到。而我第一次看到成人與嬰兒玩躲貓貓游戲是在成龍和古天樂主演的電影《寶貝計劃》里。電影里,人字拖和百達通因“被偷來的孩子”不停哭泣而束手無策,心急之下用枕頭蒙住小寶貝的臉想掩蓋哭聲,卻歪打正著,小寶貝以為他們在和他玩躲貓貓而開懷大笑,當時寶寶的笑容真是“驚艷”了我,笑得太燦爛了。
自己有了孩子嘉嘉后,便超級期待他快點長大,好和他一起玩躲貓貓游戲,看他笑靨如花。然而一直到嘉嘉五六個月大,我多次用枕頭去試探他,他都沒有反應,我還在想難道他是因為聞得到媽媽的氣味,所以沒有“物體是否具有永恒性”的錯覺,當時還一度因為不能玩這個游戲而耿耿于懷。
一直到暑假搬了新家,有一天他睡醒了趴在床上玩,我順手拿過剛才當被子的棉紗大浴巾,準備折疊放好。當我將浴巾拉起來攤開,嘉嘉和我的視線正好被浴巾擋住,這時候我隱約感到有只手在拉扯浴巾,一看,沒錯,是嘉嘉正努力抬起胸部,并用一只手扯浴巾,而看到我探頭過去看他,他便笑了。當時我腦袋一閃,難道這就是“躲貓貓”。心中大喜,又拉起浴巾,自己把頭埋在浴巾背后,果然嘉嘉又來拉扯浴巾,成功看到我的瞬間他就嘻嘻笑。
自此之后,我們就開始了不停的躲貓貓游戲。照顧寶寶時,有很多場景都可以用來進行躲貓貓游戲,除了前面提到的浴巾,還有其他變化方式,可以得到許多樂趣。
枕頭
翻滾或爬行可以與躲貓貓有效結合,枕頭是很好的利器。
將枕頭橫在自己和寶寶中間,然后用輕快的聲音問“嘉嘉呢,嘉嘉,嘉嘉在哪里啊?”。每次我這么做的時候,嘉嘉就會爬向枕頭的一側探出頭來,讓我看到他,然后笑起來。
有時候,他會直接直起半個身子,抓住枕頭,從枕頭上方探過身來看我笑。
床上的護欄
爬行與躲貓貓結合的第二件利器就是網眼護欄。當嬰兒會爬行后,一般床上都會安裝護欄,這護欄就可以利用來進行躲貓貓。
在床上的護欄上搭一件衣服或隨手可取的遮擋物,將自己躲在后面,然后說“嘉嘉呢,嘉嘉呢,嘉嘉在哪里啊”,他就會飛快地連滾帶爬到護欄處,用頭去蹭網眼以接觸我,或者直接拉扯開衣物。
洗臉時的毛巾
在嘉嘉十個多月的時候,每次吃完輔食要給他洗臉的時候,發現他開始抗拒,總是不愿意洗臉。那時候他正在看一本書,叫做pat the bunny,里面有個小哥哥用洗臉巾蒙著臉,他總是興沖沖地扯開洗臉巾,然后對著小哥哥露出的臉嘰里呱啦地叫。得此啟發,我便先和他玩一會兒躲貓貓,用洗臉巾遮蓋在他面前,呼喚他,他便樂呵呵地玩起來,心情一好,就不抗拒洗臉了,一舉兩得。
嬰兒推車
嬰兒推車也是極好的躲貓貓工具,孩子小的時候,推孩子出去散步時,要是發現孩子乏味無趣了,可以將頭稍微低下埋在車后面,然后和孩子玩一會兒躲貓貓,等精神好了再繼續逛。
書
以書來做躲貓貓工具,是嘉嘉發現的。有一天,嘉嘉在床上自個兒玩,我便躺在一邊看書,書是半舉著看的。不一會兒,嘉嘉爬過來,靠在我身上,這時候我的臉和他的臉是被書擋住的。接著,我從書下方看到了嘉嘉的臉,笑意盈盈,他把頭偏著低下去,從書的下方透過來看我。我看了一眼他,他見我看到他了,便把頭又抬起來,躲在了書的背后。不一會兒,他又探下頭來,悄悄看我。
除了這些,雙手,碗碟,任何可以遮擋住眼睛的東西,其實都適合拿來玩一會兒躲貓貓。對于1歲不到的嬰兒來說,躲貓貓就是不停地探索物體永恒性,所以他們會一直玩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