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和女兒相處的很多時光都值得記錄下來,但是因為自己懶,經常是半個月甚至好幾個月才會在日記本上寫寫女兒成長的點滴。包括這次征文,也是淼淼老師的鼓勵,才讓我有機會梳理了一下晨晨這一年來的畫畫歷程。還記得當初我也質疑自己給剛滿四歲的妞妞報班到底對不對,可是后來我發現無論是學琴還是繪畫,總體來說她是快樂的,特別是畫畫,似乎給她帶來了很多快樂!!今天看到征文獲獎了,也算是對于一個努力做合格媽媽的鼓勵!!所以曬出來!哈哈!
《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時間過得真快呀!妞妞已經五歲了,漸漸的長成一個擁有自己一套理論體系的獨立的“小人”。可是初為人母,有時候我既驚喜于她驚人的語言邏輯和“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的求知欲,有時候又因為自己知識能力有限感到無所適從,誠惶誠恐,總害怕自己的不足限制了妞妞。不過幸運的是現如今的孩子們有了更加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從小接受到各種藝術的熏陶。
轉眼間語晨已經在羅丹畫室羊山旗艦店度過了一年的美好時光,除了畫畫變得越來越有模樣,我感受到語晨對色彩感知也更加的敏感,動手能力也明顯的增強,當然最欣慰的是她對繪畫的興趣愈加的濃厚,現在每天在家自己都要拿著畫筆畫上一會才好!
藝術,對于不懂它的人來講,就是美,語言的美,視覺的美,而對懂它的人來講,藝術是心靈的憩息,是靈魂的外衣,生命的另一種形式。對于剛剛開始走向社會化的晨晨來講,我想藝術就是她天馬行空的馳想,是純凈童心的形象表達,是思維洞開的展現。
晨晨的“大作”可能還不能稱之為藝術,但看到繪畫帶給她的沉迷,沉靜,沉思,成長,讓我驚喜甚至驚訝。這可能就是繪畫的張力,藝術的魅力。
去年2月份帶妞妞去羅丹畫室羊山旗艦店試聽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是一節手工課,要做一副小魚眼鏡,老師只是把基本的規則告訴大家,然后就讓小朋友們開始自己挑選喜歡的顏色,開始了自己的加工制作,看著語晨專注認真的樣子覺得看來學習繪畫之旅真的可以開始啦!當然,那也是第一次見啟蒙班的淼淼老師,一位說話溫潤、語速緩慢,對孩子們總是充滿耐心和愛意的老師,宛如一位可親的鄰家大姐姐。從此每周六的畫畫課也成了晨晨最期待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妞妞畫出一幅她認為的“大作”,然后信心滿滿問我:“媽媽,我這畫的是什么呀?”我當時沒多想脫口而出說道,你這畫的亂七八糟,看不懂是什么。當時,我明顯可以看出她很失落,一副不情愿的樣子,我立馬意識到自己挫傷了她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于是我立馬說我再仔細看看,就按照我的想法給她的“大作”編了一個故事,然后晨晨就心滿意足的去繼續創作了。后來,我曾和淼淼老師提起過這件事,當時淼淼老師肯定了我及時捕捉了孩子的心理,但更建議我鼓勵晨晨自己來描述自己的“作品”是什么,這時我才意識到這樣的確可以讓晨晨更加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之后我每次都讓晨晨向我講述她作品的故事,就這樣從開始畫單一的小人、物體到后來充滿故事場景的畫面她都會講的繪聲繪色。還有親子手工課、學期末的家長交流會、讓我在與老師、家長的互動交流中學到了更多的育兒經驗,讓我受益匪淺。
我也曾擔心,太早進入繪畫班,讓孩子過早的去學習那些繪畫規則、技巧在某種程度上會不會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創新力。但是如今,每天放學后在家畫畫已經成為了日常,從一開始必須讓我陪在身邊,詢問我該怎么畫、用什么顏色,到現在不允許我在旁邊、自己要“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我看到了她獨立意識、自我表現意識的增強,看來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現如今雖然晨晨還不知道筆畫,也不會準確的寫幾個字,但是她卻能熟練地運用多彩的畫筆,用一幅幅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奇形怪狀的象形圖畫,去展現多彩的語言,描述多彩的世界,這就是畫畫的魔力吧!
我和愛人都是農村出來的,所以一直遺憾沒有上過專業的藝術課程,每每看到朋友們用神奇的畫筆描述他眼中的世界、拿起吉他、尤克里里自彈自唱都令我羨慕不已,因為他們比我多了一種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世界對話交流的方式。所以我不能讓這樣的遺憾再次成為我女兒的遺憾。雖然我沒有這方面的特長,不能像一些很有藝術才華的爸爸媽媽那樣給予孩子言傳身教的指導,但我愿意不斷的學習成長,盡最大努力做到有效的陪伴。
這些涂鴉,伴隨了晨晨的成長,豐富了她的生活,甚至激發了她的想象,鍛練了她的表達。每當她在“創作”的時候,不許人看,不許別人指手畫腳,不許在旁邊打擾,而當她每完成一幅畫作時,就會興奮的跑過來邀請你欣賞,向你講她所畫出的故事。對于她認為得意的作品,她會特意在上面注上“小周”,然后貼到墻上去欣賞,似乎很有成就感的模樣。所以,繪畫也帶給了她自信。這可能就是繪畫的無用之用吧。
如今,在陪伴晨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我也變成了一個大號的孩子,我也感到無限的快樂。陪著她一起繪畫、撿落葉、玩粘土、做手工,豐富了我的生活,也讓我慢慢地靜下來,和她一起享受這慢慢的生活、美美的時光。
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