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農村的瓦房里,呼聲夾雜著嗡嗡的蟲鳴,在外打工的兒子小李在暑期回來了,老劉麻利的炒了幾個菜,煮好了飯,用水沖了沖碗筷擺上桌子,平穩的走到房間里,輕輕拍醒了熟睡的兒子,讓他吃完再睡。
?????? 老李的老伴多年前因病去世,老李也從難受過度到了孤獨,大部分無人問津的傍晚,老劉帶著養的土狗,到自己莊稼地上,摸索著飽滿而又青翠的稻穗,滿意的點點頭,喚了喚遠處的土狗,弓著腰爬上田埂,在村邊的河里洗了洗手,在夕陽的催促下,人和狗的背影就這樣一前一后的勇往直前著。
?????? 夏天太陽起的也比較早,老劉輕輕的帶著鋤頭出門了,等到8點左右,老劉回去洗漱,下了面,叫醒兒子,在清涼的樹蔭下,父子兩人邊吃邊說,不過這次還是在談著相同的問題:兒子讓老李別耕作了——只要老李能悠閑的躺著,兒子每年都會好好孝敬他,其實老李也知道,兒子的本事很大,更不會差自己的為數不多的生活費;但是老李也不愿白花花的土地就這樣荒廢了,而且這也是一家人當年賴以生存的寶地,老李還是回絕了兒子,兒子也不強求,過了幾天就開著車回到三環的家里了。
???? 又一年過去了,老李也有了孫子,剛聽到這個消息,老李激動的連夜坐車來找兒子,看著白白凈凈的孫子哭鬧著,眼淚都止不住的流出來,也沒過幾天,老李也老家了——畢竟還是放不下莊稼,就這樣累死累活的收了幾千斤的稻子,全部磨成大米,讓兒子回來取——畢竟是自己種出的米,他想讓兒子與孫子親自嘗嘗,當一家人又聚在桌上談笑風生,小李好像突然也明白了什么一樣,雙眼濕潤了。
????? 可能有些微不足道,但很難舍棄,或許是詬病不斷,卻是一生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