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非常好奇,粘豆包是東北人過春節時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怎么進了我們上海人家呢?那我就告訴你,因為媽媽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粘豆包可是她的最愛。
粘豆包最初用黃米面、糯米面和紅蕓豆制作而成。它的歷史比較悠久,起初是用來供奉祖先的祭品,也是滿族人出門打獵時的食物。后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軍糧。可以說,大清國的半壁江山里,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后來,有人用大米面和糯米面來制作,做出來的豆包由原來的淡黃色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白色,如今,這兩種顏色的豆包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媽媽是吃豆包長大的,對豆包情有獨鐘;后來到了上海求學,很難再吃到家鄉的粘豆包。過年前,我們收到了姥姥、姥爺從黑龍江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滿滿一袋子豆包粉,媽媽開心得跳起來。
有了豆包粉我們就可以包豆包了!媽媽說,這豆包粉是經過比較復雜的工序才制成的。大米粉和糯米粉以1:1的比例混合,和好之后發酵,然后放在烝屜上蒸熟,再曬干成粉。沒有這些道工序就沒有這樣的豆包粉產生。
我和媽媽、奶奶決定一起做豆包作為全家的晚餐。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去農展館搜尋粘豆包的原料之一——紅蕓豆。在上海,紅蕓豆可是稀罕之物。我們在農展館里苦苦搜索,終于在黑龍江的展位前發現了紅蕓豆,雖然價格不菲,我們還是毫不猶豫地買回來五斤。也許你會問:“為什么要用紅蕓豆做餡的豆包才好吃呢?”這種紅蕓豆學名紅菜豆,蝶形花科菜豆屬。根據蕓豆種皮的顏色可分為紅蕓豆,白蕓豆,花蕓豆等。山西省為我國紅蕓豆主產省,山西岢嵐、五寨、代縣、繁峙為紅蕓豆的主產區。岢嵐縣為全國紅蕓豆出口基地。每百克紅蕓豆含蛋白質 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6.9克,鈣76毫克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鮮豆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從營養成分看,蛋白質含量高于雞肉,鈣含量是雞肉的7倍多,鐵為4倍,B族維生素也高于雞肉。這下知道為什么用紅蕓豆做餡的豆包才好吃了吧!
回到家中,媽媽已經把豆包面和好,正在盆里醒面呢!我和奶奶則把買來的紅蕓豆洗凈放在高壓鍋中煮。一個小時以后,紅蕓豆就煮熟了。奶奶把紅蕓豆放在了漏盆上讓它把水瀝干。后又將其放在砧板上。兩把菜刀上下翻飛,紅蕓豆在刀下左突右沖。不一會兒,原本一粒粒的紅蕓豆就變成了紅豆泥。奶奶又在紅蕓豆泥中加了一些綿白糖。我和媽媽、奶奶一起將紅蕓豆泥攥成了一個個雞蛋黃大小的小圓球。
奶奶把醒好的面團搓成長條,一截截擺下,揉成小團。用手指在面團中間挖出一個圓洞。再將紅豆球塞進去。接著把口封住,再也看不見紅豆球就算包好了。為了美觀,還可以在手心里稍微團兩下。最初,我因為在手心里團的時間過長,導致豆包散花了,紅豆餡從里面露出來。我很沮喪,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不斷改進,終于能做成像模像樣的粘豆包了!我被成功的喜悅包圍著,甭提多得意了!我們把包好的豆包擺在烝屜上開始蒸,15分鐘左右,熱氣騰騰的豆包就出鍋了。為了讓豆包變得更加美味,我們把蒸好的豆包拍成餅,放在煎鍋里煎一下,當豆包變成金黃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大飽口福了!我吃得滿嘴留香,不亦樂乎!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媽媽那么愛吃粘豆包了。即使身處異鄉,也時時不忘家鄉的粘豆包。現在,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全家就會包一次粘豆包,既是和媽媽一起品嘗家鄉的美食,也是和媽媽一起回憶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