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畫景當前, 不覺詩興勃發。常言:"詩本屬看不見的畫, 畫原是看得見的詩。"其間一虛一實, 合成一幅絕妙的掛軸,令人贊美如詩如畫。由此亦提醒畫家, 得詩意者得靈氣。好字題詩于畫上才矜貴,所謂三絕者詩書畫也!同時暗示國畫乃文人之畫,書香盎然。
? ? ? 題畫的字體不會宣賓奪主, 反而交映生輝。但是, 字的位置大小要酌量, 小則不顯赫而失去獨立地位; 太過大又搶眼, 最好推敲到恰到好處,畢竟強賓不壓主。當今字體正行草,正楷古板似印刷, 少了手寫天趣,與畫藝格格不入; 狂草又難懂, 只會哄亂了線條,無端添熬氣。行書最得意, 包容正草,動靜相宜。實際上, 大多數人都喜歡行書,字體最好讓人看懂, 雅俗混成且溫文為佳。畫有詩詞價更高。
? ? ? 在畫上題字, 漢朝就有記載:"左圖右書,兩者不可偏廢."? 到了唐朝, 許多文人畫家興致題詩, 說"畫中有詩",令畫藝身價倍增。直至清朝及民國后, 有少數畫家喜歡題寫另類內容, 例如, 在自己的畫面引述古人畫論,或解釋技法,又提寫見解之語, 甚而僅附自我貴庚名號, 影響近現代的后學去模仿。這是畫蛇添足之舉矣! 又牛頭不對馬咀。一旦如此,作品將被貶為課徒之作了。其義亦有輕讀者之嫌, 因為他人的學識不比作畫者差。詩之文采, 何藝能比?
? ? ? 題詩又是一門絕藝, 決非一件輕松事。應理解為畫外之畫,因此題詩不應是圖解,而是補充或延伸畫中無法表達的意思。仿佛詩里的對仗修辭, 并列而不重復。畫在寫景,詩在言情。把情與景合共欣賞品味, 何其妙也! 可作比喻:畫是上聯, 詩乃下聯。題畫即成楹聯串對之關系。
? ? ? 胸無詩意, 即無靈感,強寫的畫不美。所以, 常聽人說, 無詩莫寫畫,畫不題詩畫品低。
? ? ? 題字以外, 還有印章,朱紅色的印章在紙上十分醒目,它是另一種藝術效果,一經鉗印, 猶如錦上添花, 更加祥和。印章可采用任何字體, 也可用朱筆寫印, 隨畫設計,不必再學刻印之藝,除非是專業。雖說一專多能好, 但精力分散薄弱了, 憑什么去爭鋒?
? ? ? 學國畫者, 該當時時記住"文人畫" 三個字, 這類藝術是歷史的使然,因為古畫都是文人畫的。并且由他們收藏和流傳下來。如詩如畫須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