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牛談史觀
一、小組:知了組
二、腦圖示意:
中心圖:
譚伯牛在一席的演講中心思想是在闡述歷史觀。而他本人的歷史觀是“一位盡心看熱鬧的人”也就是被他上臺引申最近流行的網絡詞匯“吃瓜群眾”。這里畫面便以吃瓜的群眾為中心圖,一邊吃瓜一邊注視著看熱鬧的一幫人。
支干:
根據譚伯牛的演講將支干分為:
1、為什么研究歷史
譚伯牛告訴觀眾們怎么走向研究歷史的道路的,因為喜歡龔自珍一步一步地進入領域。
2、看熱鬧的歷史觀
當被別人問起歷史觀時,譚伯牛說出了不是歷史觀的歷史觀“看熱鬧的人”也就是吃瓜群眾,這個看似平庸的人群就這么被譚伯牛賦予了新的意義。
3、大歷史觀
在以前研究歷史的人物中,比如《萬歷十五年》的黃仁宇與歷史在三峽的康德剛。他們正統的歷史研究方法與觀念是大歷史觀的。
4、政治歷史觀
這一觀點是執政者自身賦予的,為什么執政之一觀點的自我辯護與例證。
5、研究歷史的目的
很多人都在問意義,那么研究歷史的意義呢,他的觀點獨特而新穎。
后記:
第一次聽說譚伯牛,就被他震撼到,他是一位超脫的歷史研究者。面對沉重的歷史問題居然以一位看熱鬧的人自居,其特點是:有好奇心,居于當事人之外。“看熱鬧的人”并沒有什么,最關鍵是“盡心”二字,譚伯牛在完熱鬧后還要認真研究每個人物并寫出書來。
他還是一個真實坦率的人,在歷史面前沒有擺出一副學究的樣子告訴我們該怎樣不該怎樣?而是老老實實直言歷史沒那么多規律性,不能做預言家。在歷史面前沒有確定的說法,哪怕在研究考證后也只是推測評價歷史的人物與事件。
接下來,想去更多的了解譚伯牛這個人,以及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