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日歷從2021翻到2022,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給自己定下新年的目標,期待年末圓夢。
但是現實往往是,定下的目標很多都沒實現,給自己帶來了消極影響,讓自己變得焦慮,變得不自信...
為什么那些完不成的目標,對我們的打擊這么大?《動機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有三個核心動機:自主需求、能力需求、歸屬需求。能力需求指的是對有效性、能力或成功的基本欲望。
所以,我們設定目標,追求目標,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本質上是滿足我們的能力需求。但是,如果你想做的事情老是沒做成,立下的flag總是被打臉,長此以往,你的內心就會沒有成就感,對自己能辦成事的信念越來越弱,自信心越來越差,慢慢變得消極、頹廢,認命。
矛盾的是,更大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成功之上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如果目標總是完不成,那么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小。
在生活中感覺能干和成功,讓人感覺更快樂更有活力,這些人做事的內在動機更強,也就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反之,如果你老是失敗,老是完不成目標,你內心會逐漸認定自己就是一個loser,你會越來越消極,對成功不抱什么希望了,那么你想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概率會越來越小。
很多人正在被卷入這個怪圈里,沒有察覺;即使察覺,但因為陷入過深,變成了習得性無助,喪失了改變的能量,放棄自我救贖。那么,想打破這個死循環,提高我們達成目標的概率,積累做事的信心和能力,要怎么做?01 確定你的目標是“正當的”《動機心理學》中說,自主需求、能力需求、歸屬需求,這三個心理需求是人們采取特定目標的內部來源。
自決理論告訴我們:對自主、能力和歸屬的需求代表著追求目標的“正當理由“,這是人的內在動機,因為它們對人們的發展和幸福至關重要,使人們有望獲得更積極想結果。
也就是說,任何促進自主感、能力感、或歸屬感的行為都會激發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會導致積極的結果,包括任務的堅持性、創造力、活力、自尊和幸福感等。所以,檢查你的目標,是不是滿足自主、能力、歸屬的需求。
內在動機是指你是出于自主、能力和歸屬的需求(提升學習能力、掌握技能、愛與尊重)而做出某一行為;
外在動機是指你是出于某一外在原因(取得好成績、賺錢、他人表揚或避免懲罰)而做出某一行為。
外在動機一旦消失,你的行為就難以持續,基于外在動機的目標也就很容易告吹。所以,去探索,去了解你的心,找到基于內在動機的目標。02 把完成目標的過程變成心流體驗《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說到一個精神熵的問題:
精神熵是指每當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就會發生內在失序的現象,損害自我,使得自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實現目標,注意力被分散了。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每當發覺接收的資訊與目標親和,精神能量就會源源不斷,積極的反饋強化了自我,促進目標更好的完成。怎么理解?比如我的今天的目標是寫一篇2000字的干貨文。
當我看知乎查資料時,如果中途刷到一篇誘人的小說, 就點進去看,一看兩小時過去了...之后我會很崩潰,因為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沒有如期完成目標,這就是精神熵。它在干擾我實現目標,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一堆資訊在搶占我們的注意力,阻攔我們完成目標。
而心流能夠幫我們對坑精神熵,當我們沉浸在完成這件事的樂趣里,一心只想著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時,我們會自動屏蔽無關的信息。
每當發現一個和目標相關的內容,我就會非常開心,這種積極的反饋幫助我不斷地前進,直到完成目標。
精神熵最容易我們在獨處時,不用集中注意力時出現。因為無所事事時,人很容易胡思亂想,陷入痛苦的思緒里。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狀況,一般人急于用任何能到手的資訊填滿心靈,比如看電視劇、刷短視頻、玩游戲......
人一旦確定了克服精神熵的策略,就很容易上癮,難改掉。
所以,你看那些嚷嚷著再也不玩游戲、不看網文的人,有幾個是能馬上做到的,沒有,很容易“重蹈覆轍“。
避免意識混亂,即克服精神熵的最好辦法,就是培養我們獨處時的自律習慣,而不是依靠外來刺激,比如寫作、讀書、攝影、冥想......
其次,就是按照能產生心流的步驟去完成目標:
1.確立一個總目標,并盡可能包含多個實際的子目標
2.找出評估目標進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對活動涉及的挑戰進行越來越精細的區分
4.培養隨機應變所需的技巧
5.在活動變得令人厭倦時,隨時提高挑戰的難度
舉個例子:1.總目標是出一本書,拆分的子目標2022年輸出20萬字,閱讀50本經典著作,保持身體健康...
2.評估目標進度的方法:每天有沒有完成800字寫作任務,每天有沒有閱讀1小時以上,每天有沒有好好運動按時吃飯睡覺...
3.集中精神:比如寫作,每天要寫得比昨天好一點,專注地書寫,提升功力...
4.隨機應變:寫故事,寫干貨,追熱點、案例分析...變化形式,享受寫作的樂趣。
5.提升難度:能輕松寫出800字了,那提高難度變成每天寫1000字...
03 細化大目標,一口一口吃掉大象
大目標會讓我們“望而卻步”,假如你的2022目標是輸出20萬字的文章,是不是看到它就頭大。但是目標如果變成每天寫800字,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好完成,這就是目標細化的魔力。
把大目標變成一個個觸手可及的小目標,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大目標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拆分目標的方法:用MECE法。也就是找到它的核心要素,窮盡列舉,比如減肥,核心要素就是吃和練,把吃和練再拆分,吃(早中晚吃什么,吃多少),練(連什么項目,練多久)......
小目標列出來后,完成小目標的最好方式就是,培養微習慣。當你培養起一堆良好的習慣時,你就變成了一個自律的人,因為自律是習慣養成的結果。所以,不要再迷戀自律,尋求自律的文章,那個效果很微弱,因為自律不是方法,自律是結果,你應該關注的是“如果培養微習慣”。
策略:強迫自己每天實施1~4個小到不可思議的計劃好的行動。小到不可思議,讓我們的大腦感覺不到威脅,輕而易舉地接受它。
方法步驟:第1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推薦一周彈性計劃,從1個習慣開始,培養一周,切記不能中斷。比如我的2022年目標是輸出20W字,每天寫800字就可以了。我需要做的就是培養每天寫作800字的習慣,隨便寫什么,不中斷。
第2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我為什么要寫作?因為它能提升我的寫作能力,讓我變得更好更自信。
第3步:把微習慣納入到日程當中我一天中哪個適合更適合寫作?明確一個時間點,把習慣固定下來,比如每天早上9點。
第4步:建立回報機制——替代性獎勵機制微習慣的量太小,我們的大腦可能無法即時感受到它的回報,就容易放棄,需要我們人為設置替代性的獎勵,代替身體回報,比如,每天寫完100字,給自己比個大拇指,說一聲“棒”!
第5步:記錄和追蹤完成的情況每天記錄一下今天的完成情況,一周做一次復盤檢查。
第6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設定是每天寫100字,但是一旦開始,就盡可能超額完成,而不僅僅是寫100字。
第7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定了每天寫100字,過了一周,你覺得目標太低了,想調為500字,千萬別調!
就堅持這個目標,關鍵不在量上,而在于堅持的頻次,一件微小的事,持續做100天,比你一口氣干完帶來的改變要大得多。
第8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準習慣沒有最終養成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停止微習慣培養計劃。
1.身份認同可能會發生變化,以前會說看了多少本書,現在會說自己經常閱讀;
2.考慮的過程變短,以前會想“好吧,我再寫100字”,現在沒有想,經常就寫到了800字;
3.擔心自己放棄的時刻變少,以前會擔心自己堅持不了,現在知道自己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發生緊急情況。
總結一下:我們經常給自己定目標,但是當我們老是完不成定下的目標時,自信心會嚴重受挫,會影響我們后面做成事的概率。所以,要打破這個魔咒,你一定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把一件件小目標完成,讓自己一口一口吃得大象。找到突破口的方法就是:確定你的目標是“正當的”;把完成目標的過程變成心流體驗;細化大目標,一口一口吃掉大象。就醬紫~這一篇就跟大家討論到這里。如果內容對你有啟發,希望你能花0.5秒點個贊哦,你的點贊永遠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