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朋友圈大熬雞湯補身,我在大馬路上趕場聚會,你要是說人生有什么差距,我估計,這就是,但是誰差誰?不好說。
這些年,隨身不帶個智能手機,不上個微信,不發個朋友圈,那人的一天該怎樣度過?無聊?乏味?尤其在同學聚會的場所,去吧,沒有共同話題,不去吧,好像又太不合群,so,埋頭刷刷朋友圈,那也是極好的。我這個國慶,有一半的同學聚會時間,都是在刷著比聚會更加無聊的盆友圈。以上就是真實寫照。
原諒我,其實就想吐個槽。
“高中同學,那是真同學;大學同學,那是半真同學;研究生同學?那就是過眼云煙啦。”回來的路上,和朋友聊著有關“同學”的議題,深表同意。本次所謂的大學同學聚會之旅,以蹭吃蹭玩加蹭車結束,再加上聚會途中我這控制不住的暴脾氣,簡直應了——話不投機半句多。她們喜歡打牌,我天生看見麻將就會睡著;她們喜歡聊大學過往,我完全忘了曾經;她們三句話談老公與孩子,我?純被虐的單身狗……別說她們了,加起來就來了5個人,自娛自樂外加自虐。可我們,確實回不到那些年,默默的,我還是看自己的手機……
我特別自覺的把自己和她們屏蔽了,甚至放狠話,再不相見。做得到?現在的我,大約是做得到的。人前的開朗,人后的沉寂,如今的自己,大概是離了誰都可以活下去,和妖精一樣,活的越久,越會認為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人。自我吧,我也這樣認為。一個聚會,如果只是吃吃喝喝,只是唱歌泡吧,只是面對手機自我閱讀,對我而言,絕壁浪費時間,so,這樣的聚會,忘了我才是正解。
彈指間,想起了距離這場聚會不到24小時的高中同學聚會,歡聲笑語,深聊八卦。其實,所謂聚會,真不是來看你有多大成就,而是,找回當初在一起的時光,恣意歡笑。
唯有此時,手機才回到它最初的原點:當個擺設,接個電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