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最后的三篇都是憶人。
《初中記憶》:回憶在衡陽呆鷹嶺時的初中生活,校長、班主任、校醫、同學,以及和同學一起抓青蛙抓麻雀的經歷。初中的年紀,是一個人青少年成長最關鍵的時候,除了身體的發育,智力、世界觀也都在那個時候形成,遇到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先生很幸運,遇到了很好的校長、班主任,周圍的人在那個年代,雖然有階級的影響,但還是善良地對待一位勤奮讀書成績優良的學生。
《傳奇人物——大舅王祺》:王祺,16歲時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討伐袁世凱、北伐戰爭,歷任中華民國內務部秘書,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部秘書,四中全會補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第三屆立法委員。國民黨五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王祺還是書畫家,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兼總干事。這個人,是唐先生的大舅,自然是母親家的,可惜英年早逝。
《因過兵而想起的小舅》:王德杜,是他的小舅,犧牲在衡陽保衛戰,那場慘烈的戰爭是抗日戰爭轉敗為勝的關鍵戰役,陣亡的六千將士里就有小舅王德杜,他當時是方先覺(國民革命軍9軍區27集團軍第十軍軍長)部的機槍連連長。
在戰爭年代的中國家庭,是不是每家都有一位忠烈?
第二章,諾貝爾夢。
第一篇名為《我擁有一段長江》,因著在武漢的時間最久,從臺灣回來也定居在武漢,唐先生非常喜歡這座城市。因為在武漢,有長江做伴。年輕時見到太陽從江上升起,曾經寫下一首《長江日出》的詩,雖然兩次高考落榜,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打成牛鬼蛇神,但,是長江激發了絕不低頭,絕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
摘錄:《長江遠眺》蒼茫天地間,開辟一江流,百折氣未減,丘山空阻留。
恩,我也喜歡“百折氣未減”。
《諾貝爾夢》:高考成績是湖北省第二名,本來心高氣傲地填志愿填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系,想將來有一天獲得諾貝爾獎,結果,因為父親的原因,沒有一所高校錄取他。從初中到高中,因為母親來信勉勵他將來做名科學家,他也有學技術報效國家的想法,整整六年,懷踹著諾貝爾的夢,一直在數理化上精進學習。絕對是個學霸,聰明真的是天賦,有的人再努力也達不到另一些人的高度,從唐家兄弟的成就來看,包括他們的父母,只能用“天賦異稟”來形容了吧。
《高中記憶》:回憶了右派班主任、物理老師、幾個僑生、朱琨(同學),還有學校練鋼和修鐵路的事,回憶很奇怪,幾十年過去了,有些事情歷歷在目,有些事情消失不見。在他筆下的這些人和事,都清晰地躍然紙上,猶如回到當年親眼所見,幸好唐先生后來學了文史而不是搞科學,讓我們有幸在很多年之后,還可以通過他的文字去看那個時代的人。班主任曾是一名國民黨軍官,被打成右派開除了教職送去改造。儒雅的物理老師,曾是母親的同事,一生謹慎小心,到老年卻家徒四壁,身后凄涼。幾個印尼和馬來西來的華僑同學,曾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結局卻各不相同,有因病留校沒考上大學,有考上北大卻患風濕英年早逝。朱琨是團支部書記,在食堂從來不搶飯的人,兩人私交還不錯,但在高三的時候,他的團支部書記卻被一個姓羅的令人討厭的人代替了,于是,命運也就發生了變化。
人的一生,是由很多個小階段組成的,每個小階段的每一次選擇或者改變,都讓一生都發生了變化。有時候不得不用“天意”來解釋。天意的意思,包含著個人內在的主動選擇,以及外在的不可抗力。——今日讀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