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世界分為天界 人界和冥界。所有人死后都要經過冥界,再根據生前的功德決定是被送往地獄,還是投胎重新做人,亦或是功德圓滿上天成仙。
連接冥界和人界的通道是一條路,叫做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做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做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做望鄉臺,望鄉臺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每個走過黃泉路的人都要喝一碗孟婆湯。
有人說,那里陰氣太重,死氣沉沉,甚至有時候能聽到厲鬼撕心裂肺的尖叫,那叫聲,方圓幾十里的鬼魂聽著都膽顫心驚。
也有人說,那里堪比人間的桃源仙境,可以看到世間最美的風光,也可以最后看一眼自己至親至愛之人。
這些都只是傳說罷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沒有人親眼見過黃泉路,也沒有人見過孟婆,喝過孟婆湯。只有死人才能證實。
(二)
我是孟婆。
我在陰間開有一家孟婆店,我住的地方叫做孟婆莊。給每一個路過的人遞一碗孟婆湯,這是工作,也是使命。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今年該有八十一歲了。按照人間的時間來計算,我的一年相當于人間的一千年。活的太長,我也懶得計算自己的年紀了,記了也沒什么用,并沒有人會在意我的年齡,那些路過黃泉路的人,即使見過我,喝過孟婆湯后,也就忘的一干二凈了。
有些刁鉆狡猾、不肯喝下孟婆湯的鬼魂,它們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并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慘叫不絕于耳。也有些鬼魂生前行善積德,當他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后一眼人間,能看到那些被幫助的人對自己的感恩和叩謝,也會看到自己的親人。他們通常都面帶微笑,滿意地離去。
很久很久以前,幾百年前或者是幾千年前,我不記得自己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工作,也不記得自己工作了多少年,我唯一記得是收集人的眼淚,加上忘川河的河水,煎熬成湯,遞給路過的每個鬼魂。一開始的時候,我對那些逃避喝孟婆湯的鬼魂抱以同情和可憐,希望每個路過黃泉路的人都能面帶微笑,安詳地離開。不停地有人死去,我不停地收集眼淚,熬湯再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有剛出生就死掉的小孩,有英年早逝的書生,也有正常死亡的老人……他們一開始有些不舍得離開,也有人哭哭啼啼一時難以接受,確定自己是真的離開人世了,不得已才喝下孟婆湯。有頑皮的孩童曾經問我能不能給他的那碗加點糖。每個人的孟婆湯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看起來很濃稠,黑乎乎的像一味藥,有的像一碗甘甜的涼茶。每個人一生的眼淚,有喜、有悲、有痛、有恨、有愁、有愛,孟婆湯因此也顏色不一,甘苦不一。那些愛過的人,放不下的事,那些滾滾紅塵中數不清的悲歡離合,都會隨著孟婆湯的緩緩入喉,永遠凝固于走在奈何橋搶的黯然回眸間,化作飄渺云煙,淡然散去。
久而久之,日益習慣甚至是麻木。我經歷過太多生離死別,也見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我對一切都已經看淡了。
我專心致志地熬我的湯,除此之外,并不多想,也不多問。
今年的彼岸花開的格外地燦爛,我等著下一位客人。
(三)
“原來人間的傳說都是真的。”我瞪大眼睛,提起興致來,仿佛對這里的一切都有一種熟悉感,這里美得像我和爹爹住的地方。
路旁的花絢爛鮮紅,如火如荼,大批大批地開著,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鋪成的地毯,觸目驚心。“想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彼岸花了,有花無葉。前幾日爹爹還告訴我,院子里的桃花開了,像下了一場緋紅色的大雪。爹爹還特意叮囑我快些把身子養好些,去外面看桃花。只可惜……”我一邊想著院子里的那些桃花,一邊小心地走過黃泉路。
遠遠地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發髻一絲不亂,雖然看得出年紀,但端茶倒水的動作卻干凈利索,并不亞于年輕人。應該就是孟婆婆了。我看向她時,她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直到走到她跟前,她好像才回過神來,對著我很客氣地笑了笑,露出幾顆參差不齊的牙齒,皺紋一一舒展開來,讓人覺得親切。緊接著她干咳幾聲,用那種低沉而沙啞的聲音問我的名字。
“小女子名為絳娘,年方十八,仍待字閨中,隨父親隱居山林”我緩緩答道。
“這些我都知道。來,喝了這碗孟婆湯,忘掉人世間的一撇煩惱,重新做人去吧。”那幾顆牙齒在她干癟的嘴里上下跳動,依然是那樣不緊不慢的低沉而沙啞的聲音。
我盯著她從桌上的幾碗湯中推出一碗,碗很精致,我清晰地在那碗湯中看見了自己的倒影。
“快喝了吧,涼了就不好喝了。”她催促道。
我沒有伸手去接。我知道,一旦喝下那碗湯,我就再也想不起和我相依為命的爹爹,再也見不到桃花樹下的他了。
(四)
那個姑娘剛踏上黃泉路我就看到她了。穿著樸素,麻布粗衣,未施粉黛,面容清秀,眉頭似蹙非蹙,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格外動人。深邃的眼眸里藏著汪洋大海般的憂傷。這么多年來,她是唯一讓我心生好奇的客人。別的客人,要么是一臉害怕地飛快地跑過來,要么是面如死灰地走過來。這位姑娘很有意思,她看上去有些害怕,隨即又有些雀躍,可是又心事重重的樣子。她走的很慢,一步三回頭,好像在等著什么人。短短的十分鐘的路程,我把孟婆湯熱了又熱,直到第三遍加熱孟婆湯她才走到我面前。
她介紹自己,落落大方,一點也不害羞,有些拘謹,更添三分可愛。多少年過去了,我以為自己不再有普通人那樣的七情六欲,可當我看到絳娘的第一眼,我就沒來由地喜歡這個孩子。喜歡歸喜歡,私是私,公是公,我并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我把還冒著熱氣的孟婆湯推給她,讓她喝下去。
她沒有動,也不說話。
她站在我面前,咬著嘴唇,看了我很長時間,又低下頭去看那碗清澈如水的孟婆湯。
她依然沒有動。風吹過來,有淡淡的桃花香。
我看著那碗孟婆湯,想著絳娘應該是個單純又善良的孩子。那碗孟婆湯,應該像糖水一樣甜吧。
(五)
“孟婆婆,我能不能在這里等上幾日,晚些時候再喝孟婆湯。您放心,湯我一定會喝的,只是能不能再等一等”我鼓起勇氣問孟婆婆,“求求您了。”我不怕腳底下的鉤刀絆住雙腳,也不怕什么尖銳銅管刺穿喉嚨,我只想等崔郎來,我只想看他最后一眼,就一眼我就心滿意足。哪怕粉身碎骨魂飛魄散我也一定要等崔郎,我相信今年桃花灼灼之時,他一定會來。他給我留詩了,崔郎一定會來的。我有些心急如焚。“只要孟婆婆答應我留下來,我哪里都不去,我就在這兒等他。”
(六)
還是她先開口,略帶著哭腔。打破了沉默。
沒有任何鬼魂可以逃過喝孟婆湯的這一關,即便是我答應了她,她仍然無可避免。
看著她苦苦哀求我,手足無措的樣子,我終于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好,我答應你。你也要答應我,三日之后,你一定要乖乖喝下孟婆湯,重新投胎做人去。”
她拿衣袖拭了拭眼淚,破涕為笑。
果然還只是個孩子,易喜易怒,情緒藏都藏不住。我忍不住嘆口氣。
收回剛剛推出去的那碗湯,擱在一邊。說來也奇怪,絳娘并沒有因為遲喝孟婆湯而受到傷害。
絳娘告訴我,她在等一個姓崔的人,去年路過她家問水喝,和自己一見鐘情,只是當時彼此都未說破。今年桃花又開了,我與爹爹外出訪友,回來看到門上他作的詩,因為思念過度加上感染風寒,一病就臥床不起,怎料我身子這么不好。絳娘還告訴我,她來之前,院子里的桃花開了一大片了,特別特別美。
我不再看絳娘,也不再說話。
男女之事,我見的太多了,絳娘并不是例外。
我專心致志地熬我的湯,感嘆道今年的彼岸花真的開的特別好,繼續等待下一位客人。
我原本以為絳娘年紀小,該是嘰嘰喳喳地一整天。但她好像更憂郁了,大多數時候,絳娘都不說話,只是干坐著,癡癡地看著連接人間那一頭的黃泉路,看到某個人的時候會特別興奮,等著那個人走近,眼睛里的光迅速暗淡下去。她常常獨自默念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就這樣過了整整三天。
(七)
孟婆破答應我可以留下來的那刻真的高興壞了,雖然只有三天,但是我仍然愿意留下來等待崔郎,我不能放棄。
第一天來了一個落魄書生,一開始以為是崔郎,滿心歡喜地期待崔郎來到我身邊。那個人走近了才發現不是。
第二天崔郎沒有出現。
第三天了,我等到太陽最后一抹余輝都完全落下去,崔郎還是沒有出現。
也許崔郎會活得很好,娶妻生子,長命百歲。這樣也好,也算了卻我的一番心意。
我最后看了一眼黃泉路的那一頭,微微一笑。轉過頭去走向孟婆婆。
接過孟婆婆的孟婆湯,仰頭喝下去,像爹爹釀的最愛的桃花酒。
“孟婆婆,能不能拜托您一件事,如果有姓崔的人經過,麻煩您告訴他一聲,曾經有個姑娘在這兒等過他。另外,孟婆婆,能再問您一件事嗎?……”
……
(八)
三天很快就過去了。絳娘遵守她的諾言,喝掉了那碗孟婆湯,一大碗一口氣就見底了,沒有絲毫的猶豫。
我答應了她最后的那個小小的請求。
看著她理了理裝束,頭也不回地踏上黃泉路。
她的背影變小變小直到消失不見,我坐下來,繼續煮湯。等著下一位客人,同時打聽一位姓崔的人。
絳娘走后,世界歸于安靜與孤獨。絳娘沒出現之前的幾千年來,我從沒覺得孤獨,也許是我真的老了。
耳畔總是會響起絳娘滿是孩子般稚氣的聲音:孟婆婆,這么多年來,你一直一個人在這,是不是也在等著什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