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晨讀材料時,腦袋有些發懵,還好有思考管-劉麗的啟發,把做筆記和旅游連在一起,恍然大悟。
其實讀書做筆記不光可以和旅游連在一起,生活中的好多事,都是這樣的。
拿吃來說事,有天你和朋友進了家自助餐廳,該怎么吃什么呢!通常的做法是先大致看下,都有那些東西,然后挑選些自己感興趣的開始吃。吃完之后不過癮,再去選,這次選便是選剛剛覺得好吃的那些。完了后扶墻而出,和朋友開始討論,這個魚好吃,那個蝦不錯……,下次再來吃時,只選這些。
再比如購物,雙十一是個剁手的好時節,那么多店鋪和商品,該選些什么呢?總不能把所以有的都買回來吧。預算有限,錢自然要花在刀刃上。需要在萬千花叢中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或是用的上的。買回來后穿在身上,充分演繹了一遍買家秀與賣家秀,把那些不適合的自己的退回,適合的留下,以后再買時,就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了。
讀書做筆記也是如此,就如上面的一樣,需要自己對信息的篩選與組合,留下的是對自己有用的。
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自然是要做一些有意義值得回味的事兒。
記讀書筆記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初入時玲瑯滿目,眼花繚亂,這也好,那也好,可那都不是你的,帶你去轉轉看看,最后真正有用的還是那20兩碎銀、幾件衣服和進入腹中的食物,以及后來的人情和便利。
有時也會有這樣的焦慮,筆記是記了,可很少。這有什么呢?別忘了劉姥姥還二進大觀園呢!進入一本書中真正能帶走的,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