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是一片多么自然寧靜的土地啊,和平時代有誰生長在這片土地上,肯定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歷史并不以人意志為轉移,在這片土地的歷史畫卷里,時不時充斥著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腥風血雨,激蕩著金鼓的爭鋒與胡笳的哀鳴,變幻著五顏六色的各類霸王旌旗。?
? ? ? 昭君墓是胡漢和親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記錄部分匈奴歷史的場所。?
? ? ? 昭君墓又稱“青冢”,蒙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君墓園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處的大黑河南岸,從呼市乘車約20分鐘即可到達。
? ? ? 自小聽過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事,這次能拜謁其墓是很高興的。花65元買了一張門票,票的背面是這樣介紹的: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后人稱昭君或明妃,西漢時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后為漢元帝后宮的待詔。公元前33年,在漢匈兩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勢下,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王昭君自愿請行出嫁匈奴,為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 ? 我們走進昭君博物院時,印入眼簾的便是一尊三米多高昭君漢白玉雕像,白衣飄然,玉目溢彩,翩翩立于眼前,前立一碑上刻董必武先生題詩:“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總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公元前33年,三次請婚的南匈奴單于呼韓邪終于在長安城迎娶了漢元帝所封漢家公主“寧胡閼氏”王嬙,行至呼和浩特地區逗留半年,發匈奴與大漢和睦相處之端,這里也就成了文人墨客舒懷暢想之源泉地。
? ? ? ? 沿路前行,但見一巨大四柱三間的石牌坊傲然而立,前國家副主席烏蘭夫題字于牌坊頂部的“青冢”二字蒼勁雄渾,放眼一望墓體高大,翠柏森森,遠處隱隱有松濤陣陣,神道兩側石刻的虎鹿牛羊分列兩廂,再往前走便是單于和昭君并馬連韁的青銅塑像巍然屹立,單于大賬、匈奴博物館、昭君故里、歷朝名人碑林錯落有致,讓人們從世風浮燥的環境中一下子進入了塵封的過去,那個仿佛凝固般的十幾世紀前歷史回廊。
? ? ? 為國事而死去的王侯將相都能樹碑立傳,而蕓蕓眾生卻匍匐在決策者的長策之下,無可奈何茍延殘息。昭君之下嫁已經臣服的南匈奴,在后世血性男兒來看無疑是一種恥辱,用女人做和平使者對他們來說畢竟不是容光之舉。可是,作為漢元帝也是大漢王朝當年屈指可數幾位明君,他還是以和親之策羈縻南匈奴一百多年,使其成為大漢王朝北方一道堅實的血肉長城,任何蠻族都難以愈越的天然屏障。正是大漢王朝與南匈奴聯手,徹底擊潰北匈奴,使之遠走東歐,徹底根絕了漢朝北部邊患。?
? ? ? ? 走到青冢之側,黛青色的墓體蓄滿了平和與凝重,仿佛幻化出一個精靈仰天長嘯,向世人詮釋著大漢的開明,匈奴的威武,以及和親的偉略。和平總比戰爭要明智,輕言戰端并不是件產生幸福的事,除非是萬不得以。自然憶起歷史學家翦伯贊之言:“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通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 ? ? ? 從右側門入園,經過“青冢牌樓”,步入直達墓體的墓前神道。墓園占地近百畝,園內松青柳秀,景色宜人。神道寬闊平坦,兩側有石象生,即石雕像,有牛、羊、馬、駝、鹿等。它們對稱排列,面面相視,雄壯生動,具有守護、辟邪、吉祥、役使的象征。這些北方常見的動物形象,極富生活情趣。雕像由巨石雕成,造型夸張,工藝奇巧,古拙中透出靈氣。優美的石象生既體現了漢代墓葬的傳統儀規,又表現了北方地區的民族特色。
? ? ? ? 神道兩旁,花圃相擁,姹紫嫣紅,猶如落地之錦。走到墓跟前我剛剛抬頭一望,突然聽有人喊:“這么高大的一座墳呀!”看到介紹,得知墓高33米,底面積1300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漢時期,是由漢代人工夯筑而成。墓體狀如覆斗,是我國最大的漢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冢”之稱。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蒙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大景觀之一。參觀的游人中有許多外國人,雖不能說人山人海,但也確是比肩接踵、游人如織了。
? ? ? 我們隨游人從右側拾級而上,到墓頂一看竟像一個大廣場。場中有一亭子,人們涌向亭子,也有不少人在亭外四處張望 ,抬眼北望,云霧繚繞,千里陰山橫黛色;俯看眼底,阡陌縱橫,萬里良田如綠氈。我們極目遠眺,確實覺得站得高,看得遠,心胸開闊。看到草原上的白羊、黃牛、駿馬、駱駝,忽然記起中學學過的幾句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藍藍的天空,朵朵的白云,無邊的大草原,廣袤的大沙漠,安樂和諧的人畜,使我頓生祖國遼闊廣大之感。北國風光別有洞天,平日在鱗次櫛比的樓群中是看不到這種景象的。
? ? ? 我們從墓左側降級而下,見左側與右側一樣:綠陰遮天,曲徑通幽。墓后的美景更多,有歷史文物、書畫藝術陳列館,還有仿漢闕、雙亭、娘娘宮、蒙古包、酒花廊、昭君泉等人文景觀,集古今文化、南北風情于一園,其情之幽、其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