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讀小學時起,我就記住了你的芳名。你不僅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風華絕代、仙姿佚貌;你更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偉人,你的一生關系到兩個民族風云激蕩的歷史;你被譽為國家和平、民族和諧的女神;你的美名流傳千古,演繹了兩千多年。
四十多年過去,直到今秋,在一個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日子里,我和親朋一行六人從家鄉皖中出發,一路向北,日行千里,直赴你長眠的青塜。臨風憑吊,這是一場渴慕已久的拜謁。
或許是上天的無意安排,或許是上天有意要考驗你,將你出生在群山萬壑之中。那,又何妨?
你自幼學做女紅,飽讀詩書,琴棋書畫你樣樣學、樣樣精通。在你的人生夢想里,不僅僅要貌美如花,更要有生命的質感。作為屈原的同鄉近鄰,你受屈原的影響頗深。屈原的著作,屈原的人格,屈原的品德,增長了你的才智,純潔了你的靈魂,陶冶了你的情操,鑄就了你高遠的視野,鑄成了你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因為美麗、因為聰慧,因為接受了“很不錯”的文化教育,公元前36年春,17歲的你在全國選美中脫穎而出,順利選入漢宮。——這是你人生當中第一次涅槃,你由一位窮鄉僻壤的寒門村姑涅槃成大漢帝國皇宮宮女。
漢宮,這個強大而先進的大漢帝國神經中樞,每天接受并傳播著大量的全國性及周邊各國的信息,大漢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每一個決策、政令,都在這里做出并發布到全國和周邊各國。清純、聰慧的你從此大開眼界,你不僅了解到全國以及周邊各族的情況,更了解到古代和當時的政治大事和杰出人物,你的全局觀點、歷史觀念和愛國情懷在此得到了長足培養。漢宮,是一所提升你政治修養與家國情懷的大學。
漢宮,卻又是一個宮禁森嚴的黃金牢籠。因為你秉性耿直、不趨炎附勢、不卑躬屈膝,沒有賄賂畫工,使得有落雁之美的你“數年不得見御”,這是懷揣人生美好夢想的你所始料未及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在充滿硝煙的后宮,宮門深似海。誰又能保住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時光的年輪碾碎了你的夢想,面對嚴酷的現實,你這位在巍巍秦巴山脈中接受巴楚山水滋養的少女,不想安于現狀,聽天由命,過著墨守成規的生活。你敢于尋找自身的價值,不屈服命運的安排。于是當呼韓邪單于“愿婿漢室以自親”,你“乃請掖庭令求行”。
你的果斷出塞,不是單純地為了逃脫黃金牢籠莽撞沖動之下做出的草率之舉,也不是貪圖個人享受追求自由之身的輕薄之念,你比其他宮女站得高、看得遠,以自己過人的膽識,冷靜、清醒、準確地把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你是把個人幸福、民族團結、國家興旺完美結合、有機統一的成功典范——這是你人生當中第二次涅槃,你由一位“數年不得見御”受到冷遇的宮女涅槃成大漢民族“和親”使者。
公元前33年,你隨呼韓邪單于帶著漢室贈送的豐厚禮物,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你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許多年來的等待、忍耐和漫長的春秋,似乎都為了嫁給這位草原上的英雄豪杰。
當然,你的內心百感交集,既有擺脫黃金牢籠免做白頭宮女的喜悅,又有遠離故國親人的悲傷,也有面對塞外生活的擔憂……你從風光旖旎的江南乍到風虐雪饕、氣候冱寒的漠北,住穹廬,被氈裘,食畜肉,飲湩酪,習俗迥異語言不通的異域他鄉,能否不辱使命呢?
1899年敦煌出土的《王昭君變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清晨,呼韓邪單于被一串清脆的馬嘶聲驚醒,他走出賬包一看,一個美麗的身影跨著一匹棕色的駿馬,迎著草原清晨的風狂奔著。潔白的衣袍如同一片白色的云朵,在草原深處飄蕩,昭君以常人所不及的勇氣和膽識接受了匈奴的習俗。目睹這一切,呼韓邪單于的心中無比欣喜。
從《王昭君變文》里不僅看得出你們的感情非常深厚,你從感情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同時,草原文化的磨礪最終完成了你的完美性格。嚴酷的自然條件,無形中磨礪著你這位“良家子”堅韌頑強的性格,與中原、巴楚截然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開闊了她的眼界,形成了你更為博大的人生襟懷。
美麗、善良、聰慧、勤勞、勇敢的你,很快就得到了匈奴百姓的認可,你已經完全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不像以往的和親公主,無法適應艱苦的草原環境。從進草原起三十余年之后,你已然是匈奴最受人尊敬的寧胡閼氏。嫁過兩代單于,養育了三個孩子,恪守自己的職責,履行自己的使命,為胡漢和平做出了你應有的貢獻。你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內,漢匈相安無事,長城內外出現了“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的祥和景象。元代詩人趙介《題昭君圖》詩云:“玉筋嘀紅別漢京,天驕含笑擬長城,旁人莫訝腰肢瘦,猶勝嫖姚千萬兵。”認為你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你的形象,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象征,你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這是你人生當中第三次涅槃,你由一位遠嫁的漢室宮女涅槃成國家和平、民族和諧的女神。
每一次蛻變,都是在順應生命的呼喚,讓生命不斷成長。縱觀你的一生,無論是閨閣才女時的你、別鄉進宮時的你,還是漢宮幽怨時的你、請行和親時的你,抑或是塞外流芳時的你,身上折射出來的“真、善、美”和以人為本的“大愛、和合”精神無不充分體現出你的人文胸懷。你的一生是不斷追求人格尊嚴、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生。
剪伯贊先生在《內蒙訪古》中說: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跡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兩千多年的歷史風煙已經散去,時光的車輪卻從歲月的深處駛來,緩緩碾過遼闊的草原。那個曾經在漢朝和匈奴之間上演過驚世駭俗美好和親的傳奇女子,如今卻安睡得那樣絕美,深沉。矗立在我們眼前的昭君墓,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的迷人景色。當我們拜畢青塜時,太陽已經收盡了最后一縷余輝,黃昏的草原竟如此寧靜、美麗……
圖片一 昭君墓(正面)
它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筑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圖片二 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馬上并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
雕像高3.95米、重5噸,形態逼真,兩匹駿馬相依,呼韓邪單于雙目深情地凝望著他的閼氏,英姿勃勃的面龐后難掩那份愛戀和喜悅;此時的昭君已是匈奴人的裝扮,她雙目低垂,略帶羞澀的面容后透著一份從容和淡定;整個塑像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悅的氣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