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通過兄弟班級的同學認識了一位學長,那時我大二,他大三。
? 他當時找我來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因為我的專業是工管,成績還不錯,想讓我用所學的知識為他的創業項目提一些建議。后來我了解到,他本身是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的,這個專業在我們學校可是頂尖的,有很大的就業優勢。可惜的是,他一直對互聯網公司情有獨鐘,每天專研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成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公司,專業的學習自然也就放在一邊了,為了追求他的互聯網創業夢想,他還結識了阿里巴巴集團的一位副經理,但他似乎并未從中獲得明確的指示。當他第一次見到我時,十分興奮,一邊慷慨激昂地給我講他的創業項目,一邊給我普及相關的互聯網知識。坐在他旁邊的,除我之外,還有一位學財管的和一位學設計的。的確,我在他的耐心講解之中了解到的不只是相關互聯網創業的知識,更多的還是他對這一行業的熱愛。鑒于當時我只學習了市場營銷這一門專業課,也只能在市場的角度提一些營銷策略。
? 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陸陸續續伴隨他對項目書進行了很多次修改。當大家都沒有意見時,他也在此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沒有露面。
? 我們最后一次見面是在圖書館一樓,,當時他大四,我大三。當時我問他最近忙什么,項目進展如何。他淡淡地回答道:正忙著找工作呢,創業遙不可及,還是先就業吧。聽到這戲,我不禁大吃一驚,我接著問道,你們專業就業
?
? 時代在進步,社會也在發展。于是乎,各類大學爭先恐后的去擴招,意想去迎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可事實卻適得其反,結果是大學生越來越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減反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學所培養的大學生不一定等于社會所需人才,即使大學生的數量再怎么增加,也無濟于事。究竟什么樣的大學生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新華字典中對“人才”一詞是這樣解釋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一類人。由此可見,大學生和人才之間是有距離的,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是大學生成為人才的第一步。如何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那就要從大學生學習專業課說起了。
? 可現實卻是,許多大學生臨近畢業也未能學好專業課,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這樣一來,我們經常聽到“大學無用論”的無稽之談和“畢業即失業”的唉聲嘆氣也就不足為怪了。
? 究其大學生無法學好專業課的原因,還得追溯至我們人生中的一項重要選擇上:選專業。對高考分數不盡人意的同學來說,是選擇一個好專業更有發展還是選擇一個好學校更有發展眾說紛紜,但值得肯定的是,絕大多數人在選專業時并沒有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恰恰你選擇了一個不怎么喜歡的專業,又怎么能去學習和領會到該專業的精髓呢!
? 如果說高中所涉獵的知識是湖泊,那么在大學所學的知識則是一片海洋,不僅廣,而且深。大學所學課程的確很多很雜,比如每一個專業都要上的通識基礎課,專業必修課,一般必修課,專業限選課,任選課等等,有些學生由于要去參加一些活動和比賽,便降低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要求,認為60分即可。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其他課程這樣做我不反對,但專業課絕不可以。無論你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如何,無論你除學業之外的工作有多繁重,都要十分重視對專業課的學習。關于專業課知識,學亦不能精通,不學則垮。如果你放松了對專業課的學習,將無法掌握該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畢業后一無所獲,好的就業條件也無從談起。
? 學好大學專業課不僅是學生就業的保障,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希望與寄托。因此,將專業課重視起來,向“人才”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