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等到中考當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到孩子中考成績出來后再去改變!
這是一位初中生家長的悔悟,字字珠璣,一針見血,分析了初中生的特點,以及自己所犯的錯誤。
我得承認我是個失敗的家長,所以只存在教訓。雖然從來都是要強,但是在孩子初中生涯我是不盡責的。我覺得我自己的失誤,也放縱了孩子的三年,導致于最后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在中考完敗,自己關著門睡了三天,而我也哭了很久很久,于是我在反思自己的失職。
在初中這三年,只關乎到孩子的生活問題,覺得學習的東西完全就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情,我不該過問。在孩子初中三年的學習中,我完全不了解孩子學習的情況,直到初三面臨中考才參與進來,發現孩子在初一初二這倆年的學習中存在很重大的問題。
可惜晚了!我沒有及時學習和參與到孩子的幫助中來,沒有讓孩子走好初中三年的每一步。甚至在初二時都看出一些問題,都沒有及時的提醒和給予孩子幫助。初考已經過去一年,孩子沒有讀書選擇去打工,現在很辛苦。我細細體會來,依舊會流淚,這份傷感孩子可能歸結到自己沒有努力,但是我更想覺得是我在三年中沒有警醒和承擔。
前幾天在群里聊天,我就某些事情發表了一下看法,有家長覺得我很有見解。我說,我說我是非常失敗的你們信嗎?我說我耽誤了孩子一生,你們信嗎?他們不信。不管信不信,這已經是事實,現在所說的一切都是馬后炮,一位失敗者的馬后炮。
出于父母的自責,有些時候都在看和學習經驗文章,提升自己的覺悟性,不過亡羊補牢為時已晚,雖然再反思什么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至少能警醒其他家長。所以啰里啰嗦的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希望能引起一些深思和討論。
初中學習最基本的特點
初中的知識量很大,學科內容很深,不再像小學知識一樣,只是點皮毛的東西。而且有些學科知識變得很抽象,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到處都有,尤其是數學和物理相當明顯。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依舊采用小學的時候的學習方法和狀態來應對的話,自然是力不從心的。
綜合系統性強,這個不光是說學科內部知識點的聯系,甚至在學科之間都會存在運用。如果說在初一體現還不明顯,那么到初三就相當明顯。在初三就應該把自己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系統化、有序化,只要考到某一系列知識點,就應該能拿得出來一串東西。
初一是適應期,也是磨合期
前面是初中學科學習最基本的特點,但是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其實每一學年,都應該是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因為在各學年知識分布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的狀態表現出來也是不盡相同的。簡單來說,會出現這些情況:
初一,知識點多。很多知識都是剛剛起步,要學習要知道的知識點非常之多,而且這也是剛出門的學生普遍存在的感受。非常忙碌,要學的東西多要做的題目多。初一也是適應期,是孩子適應學校,適應老師,適應各種學習環境的時候,簡單說就是磨合期。
在這個階段里,會有一些孩子感覺學習比小學吃力許多,小學表現情況好的孩子在這里也會出現相同的狀況,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優勢。這也就為何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孩子小學成績很好,一到初中就感覺不行,感覺跟不上節奏呢?
初一掌握自己適應的學習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沉浸自己小學的學習方法中固守塵埃,要學會調整。適應+調整,這是核心關鍵詞。是我們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或許有家長會說,既然初一有很多孩子吃虧在不適應上,那么初一應該會讓孩子們拉開距離了吧?
其實不然,初一的時候真的是差別不大。想想,知識點那么多,學科壓力也很大,很多人剛進入初一,還存在著新鮮勁和學習的動力,雖然有些吃力,但是依舊在力挺。所以真正的說,這一年只不過有些人表現的吃力些,有些人輕松些,但是差別真心不大。
初二才是磨練人的開始
進入初二,這才是磨練人的開始。在初二這個節骨點上,學習壓力依舊很大,再加上進入初中各學科課程的漸進期,也就是說后半部分。知識難度已經不像進入初中那個時候,初二知識的重點難點是相當多的。
再加上進入初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現出學習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說進入疲倦期。在學科知識重,重難點多的情況下,只要有輕微的松懈,那掉隊可不是平常的節奏。更何況,在初一學習方法和環境磨合期過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樣,本年度就要開始體現出來。
對知識點把握快,對老師講解理解快的同學,此時就要彰顯優勢。初二的孩子就要開始進行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秀的,會堅持著優秀,學習成績不夠好的,此時如果還沒有進行調整的話,只能是下滑、下滑、再下滑。出現兩極分化時,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我。
初三考學生考家長的一年
初三的學習任務和壓力都很大,孩子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科內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階段學習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分層,需引起高度重視并提前做準備,鼓勵孩子提前預習,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大家也都是奔著最后的中考而去,目的是相當的明確。前面說過,初三要把自己的知識形成知識網。在初三三輪復習及月考、一模、二模及各種模擬考的輪輪攻擊之下,此時還沒有形成系統知識網的話,那就有點可怕。
初三在考試的考驗下,真可謂是上天入地的感覺,有些孩子在初中進校時表現差不多,但是到了此時是天上地下的差別。這自然與前面兩年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初三能不能逆襲,我覺得能,但是還要看你底子如何,恒心有多大?
不然你憑什么跟人家來拼呢?就憑你說的一兩句打氣的話?那是自然不夠的,底子還是可以,恒心卻足,逆襲初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不要放棄,不到最后一刻,你雖然可能贏不了你們當初進校相當的同學,但是至少你可以逆襲你的過去和曾經,那也是進步。
孩子不知道為什么而學
孩子可能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么而學?更多的是為了在中考中取勝,進入好高中,為將來考入好大學做鋪墊。這應該基本上是所有人的目的所在。
三年時間說長似乎不長,但是說短似乎也不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動機,很多人是在消沉中度過,等到初三當前,甚至是中考當前的時候,才突然醒悟,我要考個好大學,那個時候似乎有點晚了?保持好精力,有足夠學習動機和目標,這是第一步。
好習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好習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想起這句話,自然會想到是有很多孩子也吃虧在這上面,做事拖拉,不細心,一知半解就放棄,等等,各方面形成的習慣,直接影響這最后的成果。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初一起始,就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好好做好每一步。
在初中的學習中,很多孩子還會在情緒、思想、或者行動上缺乏主動性。這也是非常不好的一點。我覺得初中的學習中要保持好的精神狀態,精神飽滿,情緒好,然后在行動上主動些。我覺得老師是喜歡主動的孩子,也更愿意教更多的東西給他們。如果孩子等著灌輸或者打一鞭子走一步,我想學習的效果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
好高騖遠、不重基礎要吃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好高騖遠,不重視基礎。在普通題上失分,或者耗費時間過長,主要還是對基礎掌握不牢固,或者說不熟練導致的。真正的成績好,是基礎一分不丟,難題逐個擊破。如果想達到這樣,還是得從日積月累的基礎開始,踏踏實實學習。好高騖遠最悲慘的是最終一腳踏空,失分過多。
在中考前夕,很多學校的老師對學生說的就是,你們不用再做題,回去好好翻翻課本,做做課后的習題,看看基礎的東西。我想這還是說明一些東西,中考畢竟很多都是基礎題,丟基礎去挖高大上的,實不可取的,更何況難題也是建立在基礎之上的。
結語
在孩子初中三年中,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督促孩子走好每一步,在出現狀況時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甚至有些時候幫孩子參考和選擇一些道路。初中三年不是只有進校,和初三中考一年,它是一個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老師和父母都充當著必要的因素,誰都是缺一不可的。
很多媽媽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后,選擇了全職,來照顧孩子起居生活。這種選擇很多人覺得是不必要的,我覺得根據自己家庭來做選擇。只要你能做到陪伴,其實全職否,并不重要,因為陪伴不是讓你分分秒秒死盯著,那樣誰都會反感的。
陪伴不是陪著生活,我更看重的是陪伴學習。生活的東西誰都能做到,但是這些方面的促進卻是其他人所做不了的。如果遇著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那么更加的體現父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