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譯】霧散云開遠遠望見漢陽城,孤舟漂游還要走一日路程。
商賈在白日睡覺知道浪靜,船夫在夜間說話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兩邊鬢發(fā)衰白,望萬里明月思歸心意更增。
家鄉(xiāng)舊業(yè)已經(jīng)被戰(zhàn)亂毀盡,哪堪再聽見江上鼓角聲聲。
【背景】《全唐詩》于此篇題下注“至德中作”。至德中,即756年、757年,時當在唐朝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的前期。由于戰(zhàn)亂,詩人被迫浪跡異鄉(xiāng),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陽,南行軍中,路過三湘,次于鄂州,而寫了這首詩。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經(jīng)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為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
【評】
離開背景評詩詞的都是半吊子!
一首好詩,貴在有真情實感。
亂世出英雄,也出不一樣的才子佳人。
文章憎命達,又何嘗不是亂命成就文章。
南宋詩論家嚴羽認為:"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
大凡流離顛沛,死別生離,或躬逢其事,身臨其境。此際吟詠,最易動人。
盧綸作《晚次鄂州》時,尚不到20歲,而且因為戰(zhàn)亂應舉不第。
田園家計,事業(yè)功名,都隨著不停息的戰(zhàn)亂喪失殆盡,而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仍然傳來干戈鳴響,戰(zhàn)鼓聲聲。
騷年雖然遠離了淪為戰(zhàn)場的家鄉(xiāng),可是他所到之處又無不是戰(zhàn)云密布,也催熟了少年。
所以這種兵難中背井離鄉(xiāng)、顛沛奔波之苦,在本詩中顯得情真而意切。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秋上心頭鬢發(fā)愁,月明萬里箭歸心。
這是什么感覺呢?
皓月當空,月光如水,瀉傾萬里。思念如月色漫延,連起了船的這頭,勾住了家的那頭。
萬里共明月,即此應垂淚。
有些孤獨,有些感傷,更多的是思念。
國難家愁,更那堪前途兵火未知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