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們踏上了去塞罕壩的路程。
承德距塞罕壩僅230多公里,但是中間有省道,道路不寬,且有一些急彎,相對于高速公路,開車還是有一些難度。這不,剛上省道就發(fā)現(xiàn)有一輛車沒有跟上,我們急忙在路邊找了一個能停車的地方,等待與他們匯合。
敏姐正在呼叫對方:“黃河黃河,你在哪里?”
經(jīng)反復聯(lián)系,“黃河”已經(jīng)開到近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大門了。我們3個車不由分說直奔塞罕壩。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大門口堆滿了車和人,剛買好門票,就下起了瓢潑大雨,沒法下車拍照了。我們在車上預言,到下一個景點雨就會停了。
果然,我們到月亮湖時就雨過天晴了。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這里就地域廣袤,樹木參天,遼金時期被稱為"千里松林"。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qū),北鄰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總面積141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
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塞罕壩按地形分壩上、壩下兩部分:壩上是內蒙古高原南緣,以丘陵、曼甸為主,海拔1500-1939.6米;壩下是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交匯處,典型的山地地形,平均海拔1600-1700米。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八旗的戰(zhàn)斗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tǒng)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狝"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狝"定為祖制。史學家稱之為"肄武綏藩"。
1690年,這里曾發(fā)生過舉世聞名的"烏蘭布通之戰(zhàn)"。
木蘭圍場作為塞外的皇家獵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慶二十五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里舉行以射獵、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木蘭秋狝",共舉行了105次。
在清朝后期,由于國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奪性的采伐、連年不斷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農牧活動,使這里的樹木被采伐殆盡,大片的森林蕩然無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壩由"林蒼蒼,樹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皇家獵苑蛻變成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沙起好荒涼"的沙地荒原。
新中國成立后,林業(yè)部經(jīng)過充分調研論證和科學的規(guī)劃設計,1962年2月,決定建立林業(yè)部直屬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確立了四項建場任務:(1)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產(chǎn)中、小徑級用材;(2)改變當?shù)刈匀幻婷玻3炙粒瑸楦淖兙┙虻貛эL沙危害創(chuàng)造條件;(3)研究積累高寒地區(qū)造林和育林的經(jīng)驗;(4)研究積累大型國營機械化林場經(jīng)營管理的經(jīng)驗。
60年代的塞罕壩,集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少雨五種極端環(huán)境于一體,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剛剛建場的塞罕壩,沒有糧食,缺少房屋,交通閉塞,冬季大雪封山,人們便處于半封閉、半隔絕的狀態(tài);沒有學校,沒有醫(yī)院,沒有娛樂設施,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建設者們,除了簡單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幾乎一無所有。通過塞罕壩兩代人近50年的艱苦奮斗,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140萬畝的總經(jīng)營面積上,成功營造了112萬畝人工林,創(chuàng)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跡。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11.4%提高到現(xiàn)在的80%,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塞罕壩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營造起了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的人工林海,譜寫了不朽的綠色篇章。
如今,建場時營造的樹苗,已經(jīng)變成了浩瀚林海,正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效益,造福著當?shù)兀瑵杀恢┙颍骷爸笫馈?/p>
月亮湖,原名"殺腦泡子", 源于清代康熙年間烏蘭木通戰(zhàn)役,康熙大帝陳兵于此,而葛爾丹蒙古騎兵位于灤河北岸,役中小勝,陣斬敵首,沉于湖底而得名。90年代,因第一部還珠格格在此地拍攝外景,開發(fā)旅游,由而改名為"月亮湖"。旭日東升時,她像一盤明鏡;夕陽斜下,她如一輪滿月。
姐妹們戴上漂亮的花環(huán),在月亮湖畔翩翩起舞
郎們也來湊熱鬧
塞罕壩在動物地理上屬華北、東北和蒙新三個動物區(qū)系的交匯處;在植物地理上,不但是內蒙古、東北和華北三個植物區(qū)系的交匯處,而且有西北和達烏里成分,因此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獸類11科,25種;鳥類27科,88種。其中重點保護動物國家二級5種,省級2種。國家保護動物獸類有馬鹿、黃羊等;鳥類有灰鶴、蒼鷹、紅腳隼、黑琴雞等。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的野豬、猞猁、狍子、艾虎等;鳥類赤麻鴨、綠頭鴨、環(huán)頸雉、骨頂雞等。有自生維管植物81科、312屬、659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野生花卉植物:金蓮花、銀蓮花、二色補血草(干枝梅)、翠雀、映紅杜鵑、錦帶花、胭脂花等。藥用植物:金蓮花、細葉白頭翁、升麻、草芍藥、黃芩、柴胡、刺五加、野罌粟、鈴鐺花等120多種。山野菜植物:蕨菜、升麻、小黃花菜、蒲公英、河北大黃等。釀造果醬飲料植物:秋子梨、楔葉茶藨子、山杏、沙棘果、東方草莓等10余種。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百里香、地椒等。主要造林樹種:華北落葉松,落葉松、長白落葉松、日本落葉松、樟子松、云杉、黑松等。
據(jù)當?shù)乩相l(xiāng)介紹,拉車的動物是麋鹿。
七星湖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新開發(fā)的重點旅游風景點,位于塞罕壩機械林場北三公里處,環(huán)抱于青山綠樹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七星湖水域深,水面廣,野生鯽魚游于其中。
尋一片樺樹林拍拍照豈不愜意
湖面開闊,碧水藍天,云卷云舒,看!相機里噴出了朵朵白云
從七星湖出來,我們來到了泰豐湖。
泰豐湖水面面積300畝,水面平靜如鏡,清澈見底,在艷陽麗日下,湖光山色,美景如畫。尤其在夕陽西下時,泰豐湖如同一柄玉如意鑲嵌在塞罕壩的山水之間,西望湖水,滿天彩霞染透了湖底,金光灼灼,水天一色。當日落接近遠山時,便出現(xiàn)地上、水下各有半輪紅日,并逐步向地平線靠攏,天上、水下紅光一片,蔚為壯觀。
傳說乾隆皇帝當年打獵來到這里,當時他騎馬站在東面的山上向這里一望,見這明凈的湖面彎彎曲曲好像一個玉如意,于是把這里命名為如意湖,又名泰豐湖。泰豐湖的北面就是當年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十二座聯(lián)營,所以乾隆皇帝到木蘭圍場打獵時曾經(jīng)多次在這如意湖旁安過營寨。
泰豐湖畔練瑜伽
集體練,左手摸右腿
神龍?zhí)妒侨眽尾菰诛L景區(qū)內的著名景點之一,這是一汪凈水,四周群山環(huán)繞,草木蔥蘢,茂密的松杉伴著翠綠的草場一起擁抱著碧水,更使神龍?zhí)兑叭M生。我們置身于清澈見底的湖邊,漫步在棧橋上,眺望漫山的林海和湖畔的濕地,樹林山巒與湖水交相輝映,風光旖旎,不時有一艘快艇在湖面飛馳,泛起陣陣漣漪。
康熙點將臺,又名亮兵臺。位于森林公園陰河景區(qū),為一孤立巨巖,形如臥虎,頂部是狹長平臺,周圍地勢平坦開闊。傳說康熙大帝在烏蘭布通之戰(zhàn)勝利結束后,曾登臨此臺檢閱得勝凱旋的清軍將士,因此得名點將臺。如今,點將臺四周方圓十幾公里均為落葉松人工林。登臺四顧,綠海波涌,涼風習習。頗能領略當年康熙大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三百年前的清軍將士如今換成了整齊劃一的落葉松。
王宏來大哥一直陪同我們,謝謝啦!
點將臺上,郎們長槍短炮齊上陣
真心謝謝各位攝影師,給我們拍了許多好照片。
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象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后,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曾到此考察,認定這里是灤河發(fā)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7月7日上午一場大雨過后,我們探尋灤河源頭。
陰綿小雨下個不停,姐妹們在室內秀時裝不亦樂乎!
進入塞罕壩如同進入一個天然大氧吧,到處是參天大樹,到處是青松翠柏,養(yǎng)眼養(yǎng)心養(yǎng)肺,最重要的是養(yǎng)人。
看這云,分明是龍戲珠!
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以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植樹造林,建設了百萬畝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qū)輸送凈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成為守衛(wèi)京津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
塞罕壩精神植根于塞罕壩140余萬畝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壩務林人的奉獻奮斗,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結而成。
2017年8月,中央領導同志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再見,塞罕壩!期待金秋時節(jié),我們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