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況:拿起手機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大半個小時,一直不舍得放下。可轉(zhuǎn)過身你問他記住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卻又說不出來。這里,把朋友圈換成微博、豆瓣、知乎,都是一樣的。
人似乎總有這么一種習慣:不知疲倦地刷著社交網(wǎng)絡(luò),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盡管刷了大半天,除了別人的各種熱鬧狀態(tài),什么都沒有記住。但是這種情況還是日復一日地發(fā)生著。
表面上看,這很簡單啊,就是因為無聊嘛。實際上,并不僅僅如此。
如果說只是因為無聊,那如何解釋我們在很忙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在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的時候,仍然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刷朋友圈很多時候是一種信息焦躁的體現(xiàn)。當我們一段時間沒有獲得新的信息——可能一兩天,幾個小時,甚至可能幾分鐘,因人而異,我們就會陷入一種莫名的焦躁感中。
這種焦躁與無聊空虛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們所處的狀態(tài)沒有太大關(guān)系,僅僅是因為大腦長時間得不到「新鮮的刺激」罷了。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習慣了不停地在身邊的環(huán)境尋找新鮮事物來刺激大腦,讓它長時間保持活躍。
一旦缺乏刺激,大腦就會變得疲倦。這幾乎可以稱為「信息成癮癥」。
我們長時間地刷媒體、社交網(wǎng)絡(luò),未必是因為這些信息對我們真的有用。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這個過程能夠持續(xù)不斷地產(chǎn)生新鮮刺激,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活躍,認為「沒有受到拋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