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下課,經常有一堆孩子圍著我,他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問,最開始是圍成一團,嘰嘰喳喳,我不知道該聽誰的,慢慢的,慢慢的,自然的形成一個秩序,孩子們自發的排隊,有的孩子覺得自己不是那么著急選擇隔天再來,有的孩子希望此時解決困惑,拿出作業邊寫作業邊排著隊耐心地等待著……
? ? 自從慢慢接受師傅的教導,將坐墊上的功夫帶到了生活中,就感覺一切都在悄然發生變化……在學生心目中,那個最不受歡迎,復習與不復習提分都不快的學科眼前卻成了香饃饃,大家都搶著來問問題,搶著要與老師聊天……
? ? 每次大考過后,總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失手”了,他們將所有的時間、精力全放在了學習上,他們對結果充滿了期待,或者說他們太關注結果,結果反而是“事與愿違”,拿著慘不忍睹的分數欲苦無淚,這樣的孩子需要引導他們放下情緒,往往在放聲大哭或者其他渲泄中他們才能放松下來,借助呼吸,讓他們從關注結果轉移成更關注過程;有些孩子學習雖然勤奮,可是他們要么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量小;要么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眼球的掃描跟蹤能力差,多次回讀仍然找不到關鍵信息點,他們需要老師幫他們一一找到癥結去對癥下藥,個別輔導;有的孩子是迫于來自外界的種種壓力在學習,他們本身對學習沒有任何好感,可他們又不能放棄,尤其是理科生,總是帶著對“語文”的敵意與疏離感在學習,有時候覺得他們的小腦袋瓜彷佛連鉆子都鉆不進去,如何從情緒層面帶領他們從“屏蔽”狀態走出來,真正與文字進行聯結,這真的是考驗老師的耐心……
? ? ? 經常有同事說,你圖什么,何苦呢?我笑了,一點也不苦,對修行人來說,從不去追問“圖什么,憑什么”,在生活中修“止”的功夫,“靜”的功夫。我很享受這個被孩子的愛環繞的感覺,我很享受這個當下就夠了,也許有人說,我是貪念“我被需要”的價值感,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被任何雜念困繞,雖談不上了了分明,但這種“清明”的感覺,我喜歡。
? ? 這個周未下午孩子們來問問題,臨走,小欣說:“上周關于分神的問題你講了國王與板指的故事,我好喜歡,回去練習收獲很大,這周關于堅持的問題你得再講一個故事。”我搔一下頭,幸虧還記得一個故事,否則就……下班的路上,到處都靜悄悄的,嘴里含著小欣硬塞進的糖,甜絲絲……
? ? ?